发布时间:2024-04-06 11:31:53
去年,江西某市公布退休金数额:机关退休人员月均5080元,而企业退休仅2367元,城乡居民只有207元。 这一数值的公布,也引发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难道真的世界的尽头就是公务员? 这个金额的差距不仅仅是单纯数字上的,而是对不同未来退休生活的预期。 1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搭建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 企业职工应该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用,但那个时候国家财政并不支持给所有体制有编的人缴纳社保,也就导致实际上体制内的人的养老保险是“虚帐”,并没有实际的金额缴纳,只是国家承诺会在退休后发放养老金。 但没想到,企业并不完全按照法定情况缴纳五险一金,甚至发展的初期,有很多企业不按照规定给职工上社保。 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劳动力是主力,35岁以下人口超过二分之三。显然养老还不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结果现在出问题了。 l体制内外养老金出现巨大差异,引发考公考编热 l企业职工辛辛苦苦一辈子,养老金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 l养老基金出现巨大缺口,很多养老金甚至高于应届毕业生工资 2 2014年至2024年,是养老金并轨的十年过渡期。 简单来说就是: 2014年前退休的,继续按照既定规则领取养老金; 2014年以后入职的,采取与企业职工相同的计算方法,按照缴费金额和年限计算; 2014年以前入职,2014年至2024年之间退休的,则哪个高按照哪个发。 也就是说2024年开始,体制内外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就没有差别了,但计算方法一致,到手的钱就一样了吗? 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职业年金——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独有的补充养老保险。 也就是说有编制的人,每个月都会比同等收入的私企职工多缴纳12%的养老金。 这一部分个人缴纳4%,单位缴纳8%。 那么假设体制内外基本工资10000元,缴费30年,60岁退休。 体制内可以领取到8180元; 企业职工可以领取到5072元。 差距是小了,但仍有60%以上的差额。 但目前还有个显著的问题没有解决:养老基金的缺口国家财政能补的上吗? 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口越来越多,近些年单凭养老基金已经没办法完全负担退休人员的养老工资了。 近两年,国家每年在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都超过1万亿元,其中体制内九分之一的职工占到补贴的45%以上。 可以预见的,养老金缺口会越来越大,国家财政不可能无上限的补贴。 这个问题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可以解决的。 4 养老金并轨,意味着新一批公务员的养老体系没有上一辈那么好了。 但每年考公考编的人们有多少因素是因为养老金高才想要去过“独木桥”的呢? 我觉得很少。 如今无论一二线城市,还是小地区,裁员事件屡见不鲜。 有机构预测,2024年以及之后的每一年,中国大概有6000万人面临失业风险。 那你猜这6000万人都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呢? 这两日有一条评论冲上热搜: 现在的公司,和应届生谈经验,和经验者谈年龄,感觉在被“遛”。 人到中年,如果市场波动导致失业,再加上就业市场不景气,就不得不羡慕国家的“铁饭碗”了。 考公考编,只是想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勉强抓住一个确定的东西,把自己绑上一艘大船。 5 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考公考编是奔着事业发展去的? 试问,现在有多少应届生考公考编是想为祖国添砖加瓦的? 试问,现在体制内还有多少无法跟上时代的员工天天喝茶看报的? 我们不可否认体制内相比体制外的巨大优越性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但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人,如今已经完全变了味。 人们考公,是想进去混日子而不会被开 人们考编,是想要更高的养老金 如果一个群体,大多数是这样的思想,那么真正可以为人民服务的人,又怎么能发挥出他们的能量呢? 不说了,小编也去准备“考公考编”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上一篇:爱审计共享平台-0427临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