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08:03:43
前两天,有位企业退休人员自曝每月能领取1.4万元的养老金,着实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企业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怎能如此"高规格"?原来,退休人员最终养老金的构成并非单一,而是由三大部分通过特定公式综合计算而来。 第一,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可谓是养老金中最基本的那一部分,它直接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因而具有很强的保值增值能力,足以确保养老金的购买力不至被通货膨胀侵蚀。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其中,大家熟知的是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社平工资。但北京等地目前使用的是人社部门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正在逐步向全口径社平工资并轨。 以北京为例,2023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1525元/月,相较全口径社平工资11297.25元/月稍高。估计到2024年就能全面并轨。而那位退休人员是在2024年3月才办理的退休手续,所以暂时使用11525元的基数计算临时性养老金。 根据他35年02个月的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可计算为7300.27元,也就是说可以领取63.34%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由此可以推断,该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达到了2.6以上,意味着平均每年的缴费档次相当于260%的缴费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也必然很可观,事实上已高达578628.76元,与绩优的缴费记录高度吻合。 第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以60岁退休人员为例,计发月数为139个月。按照上述个人账户余额57万多元计算,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可领4162.8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以后,个人账户里的余额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的,可视为个人为自己存下的那一部分。虽然账户里也有利息收益,但总体而言,余额主要还是来自个人缴纳的那部分钱款。 仅凭缴费基数的8%就能在个人账户里积攒了57万余元,可见那位退休人员的缴费基数相当可观。 第三,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则是各省市报人社部、财政部备案后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的,全国各地存在一定差异。 以北京为例,过渡性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1992年10月以前视同缴费年限的一部分,以及1992年10月至1996年8月实际缴费年限的一部分。 对于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统一按1计算。1992年10月以后的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才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来计算的。而那位参保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最终计算为1884元。 通过上述养老金计算分析可见,仅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两部分,就已超过11000元。相比之下,过渡性养老金已占比不高。 归根结底,虽然说养老金60%基数缴费也可计为一年工龄。但缴费基数越高,最终养老金领取水平也将越高。养老金待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长缴多得,缴费基数的高低同样至关重要。 不过,北京市每年虽有调整方案"提低限高"的优惠政策,但年年缩小的差距仅为几十元,影响不算太大。 所以对于单位职工而言,缴纳的基数当然是越高越好。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用的话,欢迎在下方点赞、留言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人看看,记得要关注我哦! 请点击一下“点赞”和“在看”会有惊喜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