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必看】:养老金并轨10年,分析新老计算方式下到手养老金到底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4-04-01 18:22:33   

养老金制度改革是一场漫长的战斗,其中一个关键举措就是“养老金并轨”。本文将探讨在养老金并轨的10年过渡期内,对于那些“中间人”而言,按照新方案的养老金是每月7000元,而旧方案下是每月5000元,他们实际能拿到手的养老金是多少?

在我们深入探讨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长期以来,由于养老金制度的双轨制运作,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退休人员之间,养老金的水平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一度是企业退休员工的三倍。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养老保障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也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为了消除这种差异,2015年国家下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方式以及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实施了与企业员工相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模式,取消了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实现了养老金制度的“并轨”。

改革之后,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根据新办法,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而旧办法是根据工作年限、基本退休金以及补贴标准、待遇增长率等因素来计算的。

养老金并轨改革的过渡期安排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例如,目前至少已有13个省份向社会公布了养老金并轨方案,其中许多方案提出设立10年的过渡期,以确保“中人”的待遇不降低。这与上文中的描述一致,即通过新旧待遇标准的对比计算,在过渡期内确保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

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在养老金并轨的10年过渡期内,如果按照新方案计算的养老金是每月7000元,而按照旧方案计算的养老金是每月5000元,那么“中间人”实际能拿到手的养老金是多少呢?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是,“中间人”指的是在2014年改革之前就开始工作、并在之后退休的人。

根据改革实施方案,如果“中间人”在10年过渡期内退休,则采取新旧方案待遇标准对比计算的方式。如果新方案的待遇标准高于旧方案,那么在过渡期内高出的部分将按照一定比例逐年增加。例如,假设某退休人员在2023年退休,新方案比旧方案高出的部分,可能按照90%的比例计发。

因此,假设上述示例中的退休“中间人”在2023年3月退休,那么新方案比旧方案高出的部分,即(7000-5000)元,将按照90%的比例计发,即(7000-5000)* 90% = 1800 * 0.9 = 1620元。加上旧方案的5000元,实际到手的养老金为5000 + 1620 = 6620元/月。

总之,设立10年过渡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两种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平滑过渡,并确保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不降低。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最终将能够享有一个安稳和有依靠的晚年。同时,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异。

上一篇:“律师说民法典”第793期:是否可以对离职员工收取培训费?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