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5 21:42:27
![]() 2024.4 摄于扬州 - 按照我们国家养老金改革政策, 今年10月,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10年的过渡期,实现最终并轨 怎么个并轨法,体制内的待遇优势是不是不保了? 今天就来一起聊聊 - 1 -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养老金有两大体系 一类是机关事业单位,俗称体制内,是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的,由国家财政承担 另一类是企业职工养老,俗称体制外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才建立(也属于90后),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 制度建立之初,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没有按规定缴纳,导致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普遍偏低 两者现在相差多少呢? 以退休前工资1万元为例,企业职工退休后能拿到4000多元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拿到8000以上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养老金替代率 企业职工40%多一点,机关事业单位能到80%-90%,相差一倍 很多体制内的退休金,比年轻人的工资还高 - 2 - 养老金双轨制成了社会长期热议的话题,对于改革的呼声很大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文件,正式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当时最大的改革力度在于,让体制内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以前体制内人员不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改革之后也需要自己缴费了 我们前面开头所说的10年过渡期,就是为机关单位的新老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设置的 改革之前(2014年10月),已退休的体制内人员完全不受影响,待遇照旧 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完全按照新制度执行,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 真正被“调整”的,是2014年10月前进入体制内工作,并陆续从体制内退休的工作人员 这部分人的退休金,国家非常体贴的制定了“保低限高”的政策 也就是比较新老退休方法,取计算较高的方法发放,确保养老金待遇不下降 如果新方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高,超出的部分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发放 比如第一年发10%,第二年发20%,到2024年发放100%…… 以此来看,这部分调整并不会让养老金待遇下降,反而会让更多人退休待遇提高。 如此过渡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养老保险制度平稳有序过渡 过渡期结束,也就是2024年10月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全部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领取养老金 老制度正式结束,实现养老金并轨 - 3 - 那么,养老金并轨后,是否就意味着体制内的养老金会大幅下降,或者说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完全一致了呢? 显然不是 和企业养老金相比,体制内的养老金仍然具有优势。 从过去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体制内人员都按照新办法发放养老金 因为新办法计算的待遇比老办法更高 今年10月过渡期后,很多体制内人员的养老金涨幅将不再受到“保底限高”中的“限高”约束 除此之外,体制内还有职业年金,单位交8%,个人交4%,强制缴纳 也就是说,体制内人员退休后除了基本养老金,每月还有一份职业年金 所以说体制内的朋友,并轨有影响,但是不大 体制外的朋友们,如果自己再不多存养老金,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 4 - 且不说过去的老制度 就新制度来看,体制内人员除了自己缴纳养老金外,职业年金是有制度保障的 8%+4%,合计为个人收入的12%(与杰哥一直提倡的月存收入的10%基本相当。有一说一,强制加入年金的方式帮助大多数人把钱守住了。普通人缺少了强制储蓄的约束,花钱太自由。) 咱们基本养老已经比别人少了,如果平时能存下月收入的10%左右 退休时才不至于被拉开太大的差距 以上海一个35岁,年收入30万的打工人来说,每年存下3万元,相当于2500元/月 还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到退休时,保守估计每月能有5000多的退休金 再加上基本养老金,能让我们的养老生活有切实的保障 怎么存,需要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重点配置以下两个象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