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妍离职倒计时!今天一口气卸任了6只基金

发布时间:2024-04-03 10:48:20   

看了一眼公告,4月3日,范妍一口气卸载了6只基金,其中就包含了自己管理最长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这种卸任方式,基本宣告离职,估计过几天就要出公告了。


所有的传言,一下就成真了,很感叹,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有时候不得不说,一朝君子一朝臣。

范妍是和公司同批成长起来的“元老级”人物之一,当初的老领导是董晓亮(总经理),这位老领导在投资、资管、投行以及衍生品业务等领域都有实际工作经历,所以是一位真正懂投资的人。

在很多次新基金公司大力发展固收业务的时候,他是坚定走权益管理为主路线,同时他也是坚持公司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打造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

因为这种文化基因,才培育出了范妍。

范妍这些年成长的非常快,她和丈夫谢治宇一样,其实是非常醉心于研究的人,以前做研究的时候,就多次荣获过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所以也被称为“策略女王”。

做基金经理后,对于估值也没有特别的限制,持仓极度分散,操作非常灵活,基本都是根据自上而下从宏观开始往下落地,最后落到行业和个股的配置上。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范妍的“代餐”,说实话,我目前真的没发现,她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极度分散,而是非常扎实的宏观策略分析,能通过自上而下来选行业。

这类基金经理,在整个公募圈都寥寥无几。

当老领导先后离开以后,新任总经理高健上台,传言是说高健对于范妍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发行新产品、增加路演、接手二级债基等。

是实话,这对一个基金经理来说,占据的精力太大,如此这般,研究时间肯定不够了。

后续我不知道有没有私下再做交流,但从现在的局面来看,肯定是谈崩了。

对于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其实管理层的作用真的非常大,因为他们一直面临一个很难的选择就是,到底是要将公司做大还是做精?

做大,给股东交代;做精,为基金经理争取成长空间,也给持有人交代。

两者有时候很难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

在董晓亮管理期间,他说:

“专注于主动管理能力,意味着要放弃很多机会,过去几年如火如荼的子公司,尽管可以给公司创收,但由于违背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索性就没有参与”。

高健曾任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债券业务处研究员、本外币投资经理,管理期间,她说:

固收投资,是高健为圆信永丰基金带来的“锦囊妙计”。
投资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小而美”的权益为主的发展模式确实带来了红利,但是随着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固收产品已经是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圆信永丰基金需要形成权益和固收“两条腿走路”的新局面。
高管的风格直接决定了核心人物是否去留。
其实很多小基金公司的困境也再次,依赖一个基金经理规模暴增之后,后续的矛盾就逐步呈现,这是一种资本和个人的较量,除非基金经理像丘栋荣一样,实打实的成为股东,掌握话语权。
现在这种情况,范妍本人的初心和公司的发展理念已大相径庭,离去是最体面的告别。
我听说她跳槽去了沪上某头部大厂,还在公募,如有新基,我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一波。

上一篇:三峡人寿重庆分公司离职销售从业人员公示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