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一言不合就反目,永不相见?非也!我们该反过来想.

发布时间:2024-03-24 21:52:18   

图源| Unsplash‍‍‍‍‍‍‍‍‍‍‍‍‍‍‍‍‍‍‍

这是「长风与天山」的第62篇原创

深度全文约2800字,阅读时长约5-6min

 
不虚此见,链接你我,洞见更多可能,探索共进的能量
2024年春节收假回来这一个月有余,纵观身边的25-35岁左右人群就业市场、以及正在职场想要离职的人心态,在他们的言辞中多多少少都感受到一丝戾气萦绕着。
前些日,我在一个群里看到了几个人的对话中,有这么两段话:‍‍
CX说:“我离职的时候,那边交离职材料的时候是我自己审核,交给领导签字后她问我处理好了没,我说:‘都弄好了,到时候财务问我要的时候我就直接发给她就行了;她就爽快签字了’。最后,等他们工资一给我结清,问我要那个资料我就一直拖着不给,前期我还一直想着说拖拖我就做给你(压根没做),后来催我的时候又恶心我,我直接不做了,现在已经拖了大半年过去了,上个月还在问我要,现在发现已经完全催不动;我自己还忙着找工作呢,天天找我,谁理你啊……呵呵呵。
YQ说:“春节前发工资的日子,公司没有按时发工资,这个月观察一下补发的进度,同时因为现公司经营有问题,我开始在看着新的工作机会了。不过,现在本职的工作,我还是在其位谋其职,做做好。虽不能像以前做到80分,至少我会做到60分以上。好好地做好离职处理,也是对自己的职业尊重。”
从以上两段对话中,看到了两个同样面对职场离职问题之时,不同的格局、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未来眼界。
另外,从群里继续的对话中,不难看出,有些伙伴把精力放在了迷茫慌乱、戾气处理离职中,不愿意静下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盲目的状态下到处看所谓的新工作机会,然而,持续观察下来,他们是在逃避当下的工作,为了换一个工作而换一个工作,实质上是在寻找他心中所谓“美好的”下一个坑。
其内心中,躺也躺不下,拼也拼不赢,有一种逃避问题的种子持续萌发着在扎根,扰乱牵绊着他们的心性。
其实在群里交流中看出,上述CX同学也才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工作没几年,表现的职场戾气很重,也已经停止了思考,失去了独立的自己,染了坏的职场习惯。‍‍‍‍‍‍‍‍‍‍‍‍‍‍‍
以上两者相比较,都是同龄人,YQ同学更具备成长的潜质,以后很可能会受益于此。
这也让我想起来,我日常在面试时,最关注应聘者的并不是他具体的技能高几分,而是思维、格局等方面的内核更多,因为技能都是更容易培养的,内核往往是更难得的。‍‍‍
在此试问:离职,一言不合就反目?
我的答案当然是:非也
不可否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离职似乎已经是很正常的事。
但我始终认为:优秀的职场人,是既能漂亮开始,也能体面落幕!
这一点,其实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处理好员工的离职,也是更能体现一个公司、或其创始人的格局。
我们若换个思考角度会发现:劳动关系如同是员工与企业的一场“联姻”;劳动合同就像公司发出的“一纸婚书”,双方认可——漂亮的开始,受法律保护。
双方欢喜的开始后,个人和公司之间会有千千万万种因素影响着发展过程,可能因为“钱没到位?”、“心受委屈了?”,等等可能。当不再爱了、累了、无感了,辞呈一写,就想离了。

既然如此,那么一个好的离别,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格局

像CX同学那种做法,其答应会在离职前解决的事情,故意拖到离职后,为难前公司及同事。用这种方式,耗尽了与公司最后的一丝情义,大可不必。
有时离职就像是离婚,当你习惯了一段关系以后,不论婚姻关系还是雇员关系,破坏它其实是痛苦的,善始善终才是正确的做法。
人们总会花很多时间准备与策划如何给别人留下最佳的第一印象,却很少考虑到“最后印象”。
离职,于个人和公司而言,就是这个“最后印象”。
且不管他人如何,当自己在职还未做完离职手续时,在其位就谋其政,拿了钱干该干的活,这是职业素养。
而离职时,仍能坚守职业操守,摆正心态对待,将过往工作经验和总结严谨地交代给交接人,给予公司或同事足够多的尊重,则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气度和格局。
感情生活中,你不可能经常离婚,但是职业生涯中,你可能会有很多次离职的经历,离职相对而言也更简单。
有些时候,离职对我们来说就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也会让人很容易松懈下来:“反正都要走了,没什么好顾虑的,我没有义务在最后还要再对公司和同事负责了。”
但恰好是这个时刻,却是职业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会打开自己,善始善终,坦荡磊落。
不仅让自己这一阶段的职业有个漂亮的开始,也能让自己有个体面的落幕。
职场这个圈,很有意思,你每一次离职时的高能量,未来真的会还给你,或将助力自己走得更远!

好聚好散,保持与公司的那个小小的“情感账户”不破产,将来的某一天,真的有可能会在此受益,毫不虚言。

说到这里,关于离职处理好的后续影响力,我就深有一些体会。

1、好的离职,真的是检验职场关系的最好标准

我曾就职过的两家公司,虽然现在已经离开多年,但是依然能够有那么些前同事/朋友,并不会因为我离职,而改变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也是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依然能一起见面如初,定期保持不错的线上线下交流,从中还能得到很多意外新收获。

2、好的离职,有可能是一个新合作机会的起点

我的一位好朋友,之前与我为同一个公司一起做过很多项目,虽然他因为项目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与上司/公司老板争过、吵过,但是后来因为个人发展的调整,离职后,依然还会被前公司上司认可,有过不少的合作机会。最终也为他的创业之路,开创了一个助力切入的好机会和起点。

3、好的离职,却成了一个新职业发展模式的助推器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也是有受益的。我本人在这几年是一直在探索主业+副业共进发展,以主业的延展和沉淀的个人比较优势点,作为切入点培养副业的成长,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以「自由职业」为主体、「只工作,不上班」的模式闭环,现在也正在逐渐走入良性循环的新阶段。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也与我之前离职时给以前的老东家们留下的“最后印象”有关。它助力让我收获了将原主业转变为相对稳定的兼职主业(只工作,不上班),并获得了更有优势的新发展契机。

另外,培养起来的与原主业相关的副业也获得了转介绍业务;同时我的另一个副业(明亚保险经纪人),也被前东家的老板/同事,为我主动宣传,得到不少好的口碑背书,被更多人有需要的人认可。

现在,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我的一位前同事,正在邀请我与他一起共创一个新的赛道。

用一位朋友的话说:“这些,也都是皆因你自己的能量,获得了不经意间的良好回报。”

我始终相信,很多时候,很多事,无需过于纠结,身处在当时,用心做好每一个当下该做的就好了,哪怕它很小,未来的种子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被自己埋下,并开始了默默的坚定生长。

继续前行,与君共勉!

~MORE~

相信,龙年之中,
我们与你,亦如我的微信签名那般:‍‍‍‍‍‍‍‍
Be yourself,be different,be sharp.‍‍
赤诚相行,不期而至。‍‍‍
征途如炬,朝霞似火;
岁月如歌,韶华不负。
思考与链接,让我们一直走、在路上遇见伙伴、螺旋迭代,持续生出进化的力量。
未来可期

一道千术言不尽,链接你我共成长。」

更多了解我们,欢迎品读我们的历来文章,关注公众号亦可加我VX围观我们,一起成长。

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个体品牌共同成长观+价值投资&理财规划核心理念,就是做正确的长期主义:

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Slow is fast,Less is more!

-END-

上一篇:离职员工寄头猪,前公司哭笑不得收“厚礼”寓意何在?

上一篇:烟草正式工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