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0 19:43:41
俗话说三十而立,我在三十岁的时候做出了重大决定,离开了就职十年的公司。 在经济下滑的现今,做出这件事显然并非明智之举,可是我如释重负。 开心之余后,不免担心未来的职业方向,我开始尝试在各种技能学习班中体验自己的兴趣所在。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让我再次翻出了这本《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这次算是重读,它为我寻找之后的职业提供了基本的思考框架。 接下来,我会分享自己根据这本书提供的思考方向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思路。 希望也能帮到迷茫的你。 一,了解你自己 1,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你是一个安于现状还是对未来有更大的图景要求的人? 你希望能花多少时间花在与身边的人建立关系中,愿意花多少时间在深耕自我技能中? 这里具体指的是你觉得工作和家人在你身上的占比,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在工作中,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你希望在工作中在你生活中的占比是多少? 当你弄清楚这一点之后,你需要了解的第二点是 2,你在做什么事情上最具有能量 拿我自己来说,我在休息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写作,阅读和看电影。我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当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充满了能量。 我喜欢思考和分析问题,但是不太喜欢跟人有深入接触,所以对于我而言,与人长时间打交道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消耗能量的事情。 那么工作方向需要我静下心来钻研自己的技能,沉淀下来做事情。 这是我擅长的,并且是我愿意去做的。 确定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愿意接受的工作范畴之后。 下一步就是确定自己的能力范畴和能提供给公司怎样的能力和服务。 二,去哪里了解公司 1,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当你确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后,确定自己会在这个行业深耕时,你需要做的是认识这个行业的人,迅速了解这个行业具体要做什么。 成本最低的便是在网上搜索相关工作的人对于工作的评价,工作细节和他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觉得有疑惑,甚至可以私信发视频的up,来确定这份工作是否跟你想象中有出入。 跟他聊天时多了解他的一些基本情况,他对未来的想法,了解一些工作细节,听他讲工作相关的细节,注意他没有提及和忽略的问题,自己做出思考。这些事实会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 加入相同职业方向的学习群更是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多的细节情况,这有助于你在自己的领域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为以后做出准备。 对于发展自身职业技能的而言,在这时,认识更多的人,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是很重要的。 因为工作技能是会随着你年龄和历练的上升而提升的,而建立关系网却能带你在这个行业走的更深更远,是为未来的事业发展做准备。 2,了解你要去的公司 精准定位,了解你要去应聘的公司,它的企业文化是否与你的三观相似,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实在是太重要了。 同时考虑,我进入公司之后,我能为其提供什么,来满足公司的用人需要。 在确定我满足对方的要求后,我会想想,这份工作能满足我的什么要求。 (1)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大量与人打交道。 (2)它是否能提升你的软技能(沟通能力,洞察力,职业技巧) (3)是否经常需要加班。 比如这份工作的薪资待遇很好,但是加班严重,那么我就会放弃。 而薪水一般但同时代表着工作时间稳定,不加班。我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增加自我成长速度,用来磨练技能和增加自身素养,知识储备和认知提升。 那么我会更愿意选择后者。 这就是我对工作的现阶段要求。 当然这是一种双向选择。 当你确定了目前这家公司是适合你的,那么就踏出勇敢的第一步吧。 有时候找工作跟找对象一样,你得寻找适合自己的。 三,我会采更多的雏菊 在这里,我最想表达的就是我的人生价值观会引导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现状。 我会永远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没有什么比你的直觉更重要。 要记住,你随时可以在确认自己没办法享受这份工作,甚至感觉到工作在消耗你时选择新的尝试。 请将这种权利和能力永远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在《斯坦福人生设计课》中,作者也说道,不要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觉得这是终身的,人是动态变化的,那么你要寻找的是现在适合我的工作。 正如在纳丁·斯科特的诗《我会采更多的雏菊》中,他写道: 如果我能够重来一次, 我会到处走走,什么都试试,并且轻装上阵。 我会骑更多的旋转木马 我会采更多的雏菊。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喜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