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山东 > 文章 当前位置: 山东 > 文章

2020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鲁召开 献计献策智能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2-23 09:46:3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协办的“2020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主论坛12月22日在淄博召开,政产学研各界代表深入研讨制造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和智能产业化的经验和路径。山东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十四五”期间将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好山东力量,这是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的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为山东推动制造业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截至11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6363家,预计今年升规纳统后将达到3万家,全省有4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万亿元,但与此同时,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还比较明显,今年下半年开展的全省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专题调研中梳理出“基础薄弱产业链”230余条。“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提到,“十四五”时期,产业基础再造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据介绍,2014年以来,工信部工业强基行动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在重点细分领域打通从技术攻关到产品应用的供应链条,工业强基实施的系列行动中,山东也有突出表现,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山东有23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张立建议,为进一步夯实工业“四基”和信息产业基础,一方面,要强化工业基础创新,加强工业基础研究及协同创新能力,整合打造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完善产业技术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另一方面,要深化制造业标准化工作,面向细分行业与场景纵深,优化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夯实产业链现代化根基。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需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有针对性第“锻长板、补短板”。这方面,抓住今年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山东也已启动产业链固本强基工程,细化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一业一策”编制分行业重点产业链提升方案,并探索选择若干完整性好、行业积极性较高、企业意愿强、方案相对成熟的行业,进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技术改造既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能够拉动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是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的“总抓手”。尤其今年以来,山东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为主导,以常态化开设“技改培训视频课”、举办“技术改造+三首产品工序对接线场会”、宣传推广“技改微视频、推介“系统性解决方案视频”等,创新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持续发展。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5%,41个行业大类有38个行业技改投资均为正增长。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作为衡量制造业投资活力以及发展动力的关键,“十四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巩固其制造业投资主战场地位。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创新领域投资将进一步扩大,工业技术改造领域投资增速将保持较高水平,成为制造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着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是山东“九个强省突破”中的重要内容。谈到新材料产业面临的发展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寿认为要解决“全链条的创新能力不足,跟踪模仿多、创新质量不高,迭代提升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实现全链条的创新非常重要。他指出,材料工业是装备制造发展的核心引领,必须坚持材料、装备、产业“三位一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重点发展先进结构和复合材料,现行电子材料和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为高端制造提供好支撑。

  据介绍,论坛结束后,专家将展开专题调研,走访山东工业重镇淄博的智能制造与新材料领域代表企业,探索形成可供全省、全国推广的转型升级思路、举措。

上一篇:解锁青岛“科技范儿”,聚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下一篇:这一年,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