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博士就业形势,可以用严寒来形容

发布时间:2025-07-17 20:11:38   

今年国内博士就业形势,可以用严寒来形容

今年国内博士就业形势,可以用严寒来形容

今年国内博士就业形势,可以用严寒来形容

今年国内博士就业形势,可以用严寒来形容

今年国内博士就业形势,可以用严寒来形容

今年国内博士就业形势,可以用严寒来形容

以上经验分享来自一位高校青椒的分享,让我们来看看她对于西北地区高校青椒博士就业困境的看法吧! 对于现在的博士就业形势越来越难,很多朋友都让我去理聘上看看,上面公布了很多博士的岗位信息。 因为我在新疆,就简单聊聊自己身边的博士现状,以前西北地区,尤其新疆吧,这边教职的考核要求都是比较低,但是现在教职岗位考核要求正变得越来越离谱🧐,对于缺乏资源的普通博士而言,几乎不可能完成。 🧑‍🎓博士毕业当大学老师这条路径已沦为激烈的修罗场。因为学历贬值与编制岗位收缩同时发生,2025年迎来了2020年博士扩招后的毕业高峰,但是高校的编制没有增加多少,且“非升即走”缩减了稳定编制。今年新疆某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党员,学历硕士起,复试的都60:1,顶尖高校更是高不可攀。 👉还是聊回西北地区的双非院校,虽然看似门槛略低,但是都附加了非常严苛和不切实际的科研考核指标,最常见的就是要求新入职博士3-5年内必须拿下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或者2-3个省部级项目,否则面临就是退安家费。这种要求对于刚毕业的普通博士来说,真的近乎苛刻。我博士同班同学在新大,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十几篇,申请校级项目都费劲,省级想都不敢想,因为你出不了学院,更别提到学校和自治区了。 更令人窒息的是待遇与风险的严重倒挂😖,现在新疆这边高校提供的安家费,或者说人才引进待遇开始缩水(小道消息,今年自治区天池英才好像要取消)以前安家费都是直接一次到位,现在都采用“分期发放”或绑定高额违约金合同,就是服务期未满需退还安家费及违约金。然后除新疆外,西北一些高校的编制也名存实亡,也学内地搞备案制、员额制那一套,工作稳定性远不如过去。 原来作为“镀金捷径”和就业缓冲区的博后,现在也不行了,风险大大滴,我觉得是“雇佣兵”陷阱。西北越靠近内地的高校,跟风搞的师资博士后,其出站留任率普遍较低。一些院校只招聘博士后,不提供相应的正式教职岗位,就业充满不确定性。文科博士后面临的困境更甚,研究成果被要求归属团队,最终未能留校,独立的学术生涯基本宣告断送。我同班两个同学,一个在浙大干博后,一个在华理干博后,浙大的博后延期到年底出站,目前没有找到工作,估计大概率会去南疆;华理的博后7月出站,确定去南疆的一所高校。昨天师弟的同学,去年进的上海某高校做博后,问他们单位招人不,如果招人他直接选择退站,交违约金跑路。 高校教职这条路现在严重堵塞,那不能走选调/人才引进去体制,或去企业寻求突围,但这两条路径同样变得狭窄且充满挑战。体制内通道虽然对博士开放,但现在西北地区基层岗位的待遇偏低,而且不缺人,你以为的博士走仕途会升的快,说白了你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我曾经走过人才引进,在某地发改委还待过一段时间,我只能说:还是太年轻。 企业界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分度,回归本质,企业是追逐效益的,天生逐利,不是做慈善的。所以企业青睐特定领域的“工具型博士”。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尤其是顶尖名校出身都有较好出路。对于传统工科和绝大部分文科博士而言,企业界也面临的是“学历过剩”。 🧑‍🎓博士就业困境,源于高等教育持续扩张,然后产业转型也是艰难过度,岗位供给不足,只能说先毕业的就上车了,后毕业的那就难受。 #博士毕业 #博士 #博士求职难 #博士精神状态 #博士生 #博士找工作焦虑 #高校青椒 #高校青椒待遇

上一篇:广东地区有没有愿意去学校的?

上一篇:镇聘一轮游选手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