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平等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发布时间:2024-04-16 15:53:18   

这两天有些小伙伴私信最多的就是关于“养老金并轨”的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聊
养老金并轨这一政策词汇在近年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向着更加公平,统一的方向迈进。
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分割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进行合并,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这一改革的目的在于消除制度性的不公平,让每一个劳动者都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温暖。
具体来说的话,还要追溯到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工作正式启动,我国的养老金“双轨制”成为了历史,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当年当月起与企业职工一样每月按照缴费基数和各地规定的缴费比例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不再从财政资金支出,而是由社保基金负担。
当然,为了平稳过渡,启动并轨工作时设置了十年的过渡期,从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过渡期内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政策不变,退休时计算养老金的方式有所不同。
2024年10月1日以后,养老金并轨的十年过渡期结束,机关事业单位新退休人员跟企业一样,全部采用养老金模式。

养老金并轨

既然是并轨,那肯定是有两条轨了,先把这事说清楚。
轨道1-体制内
计划经济时代,不管公务员、事业编还是国企员工,都是给政府打工,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体制内人员。
最大的好处是国家承包了你的衣食住行,退休金国家财政解决,待遇跟工龄和工资都有关系,所以体制内一般都喜欢在退休前突击提拔干部,一般会让你升半级退休,因为工资和职级挂钩,只要在退休前把工资提上来,退休金就可以按高标准来。
这就是早先的那条轨道,退休金国家财政兜底,待遇跟上班差不多,所以退休生活过得都还可以。
轨道2-体制外
改革开放以后,搞市场经济,国家不再大包大揽,先把国企放出去自谋生路,于是就有了第二条养老轨道,也就是咱们现在的社保体系。基本思路就是养老金由个人和单位一起解决。

并轨前后的影响

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无需缴纳,直接由财政支出;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工龄领取在职工资的一定比例,比如你要是35年以上工龄,退休前工资是1万,每个月的退休金差不多就是9000,也就是90%的替代率。
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员工一致,个人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领取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与企业员工一致,按照养老金统一公式进行计算。

员工退休金对比

首先说明一下,退休后能拿到多少钱跟这三个因素有关系:发放当年的全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时候的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

网上有公式,不过不建议大家看,稍微有点烧脑。
咱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发放当年平均工资是个基数、缴费工资决定系数、缴费年限决定百分比,基础养老金是这三者的乘积。
下面来看一下企/事业单位员工退休金对比。
企业单位员工: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10%覆盖率)
社保养老金:员工每月按照缴费基数(60%-90%)的8%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按照16%的比例缴纳。
退休后领取社保基金发放的养老金
(由于企业年金社会覆盖率较低,此处忽略不计)。
举个例子:比如你就是个平常人,退休以前每年拿的工资正好等于全社会平均工资,也就是缴费工资基数是100%,那你的系数就是1,连续缴费30年,百分数就是30%;
如果退休当年全社会平均工资是1万元,那你能拿到的基础养老金就是1万×1×30%=3000元,也就是30%左右的替代率。
事业单位员工: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80%覆盖率)
社保养老金:员工每月按照缴费基数(100%-250%)的8%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按照16%的比例缴纳。
企业年金:员工每月按照缴费基数(100%)的4%缴纳企业年金,单位按照8%的比例缴纳。
年金大家可以理解成补充养老保险,一般是个人出4%,单位出8%,一共是工资的12%,存到你的个人年金账户,有点像基金定投,这部分资金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
年金再加个人账户,相当于每月工资的20%存起来养老。
退休后领取社保基金发放的养老金以及年金运营机构发放的企业年金。
(由于企业年金社会覆盖率较高,此处纳入统计;按照人社部在2019年的数据,当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覆盖率已经高达82%)。
举个例子:如果你月薪1万,缴费30年,差不多就是72万,退休以后每月可以拿到将近5000元;
而且一般来说体制内工作比较稳定,缴费年限长,咱们按30年算,基础养老金至少能拿到全社会平均工资的30%,加上这几年公务员调整工资,缴费基数大于100%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就能拿到3000以上了。
这笔钱加上年金和个人账户,基本上可以保证替代率能达到80%左右。

养老金替代率

所谓养老金替代率,就是退休后能够领取的退休金,和以前工作时的正常收入作对比;
假如退休前工资为1万元,退休后能领7000元的退休金,替代率就是70%。
养老金替代率的国际通用标准是70%,可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出现明显下降;
55%的替代率是一个警戒线,低于55%,意味着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将严重下降。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能达到80%-90%;
但是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左右,已经低于警戒线之下。
这就意味着,以现在的替代率水平,民众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准将出现大幅下滑。

关于养老的思考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养老金并轨后对于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影响并不大,至少从数字上来看是这样的;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除了深感差距之大以外,难免会为自己的养老感到些许担忧。
本文不打算深入探讨如何解决养老的问题,倒是可以先来聊聊解决问题都有哪些方法,未来都有哪些养老方式可以供我们选择呢?
1.以孩养老
养儿防老,有人说这是目前最不靠谱的养老方式,如果有个孝顺的孩子还好,老了以后会孝顺你;相反,老了就很凄惨,所有的积蓄给了孩子,还没个住的地方,天天受气还患一身病,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比较多见。
2.以房养老
(1)购买“共有产权养老房”
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模式,是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者融合起来。
此模式推出的“共有产权养老房”,是由养老服务机构与符合条件的购买者分别按5%、95%的份额共同持有,一方面减轻双方压力;另一方面老人也能获得24小时的高品质养老服务。
在此入住的老人,限定为60岁以上,他们不仅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房产,还能实现“在世有房产,离世有遗产”;如若老人去世,儿女还可以将共有产权房进行出售、出租,获利自然全部给房产购买者。
当然,购买共有产权房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买得起共有产权房,像北京试点机构此房的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45448元,还得支付得起每月至少3000元的服务费,一年36000元多。
(2)房屋产权抵押
中国大部分的老人基本会有一套房来养老,如果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可以采取以房养老模式。
首先找一家银行或金融机构,抵押掉自己的房屋产权,接着银行或金融机构会按照约定日期每个月给老人一笔长期、持续、稳定的养老钱;未来老人去世了,如果继承人不赎回房产,银行或金融机构就会收回该房屋。
(3)房屋出租
其次,把房子出租收取租金也是一种方式,风险就是房子租不出去的时候租金会中断。
3.以金养老
(1) 投资理财
退休后,如果有一笔闲置的财富,就可以拿来做投资理财,能获得额外的养老金,进一步提高你的退休生活品质。
采取这种方式的人,最好能存足够多的钱,有一定的投资理财资本;其次对投资理财知识要懂些,而且务必找到比较信赖的理财机构帮助管理资金;另外理财骗局很多,老人防骗意识比较低,最好请子女帮忙了解情况后再投资。
(2)商业保险
如果你是创业或无稳定工作,收入不稳定,同时也没有缴纳社保,建议你考虑购买商业养老险,退休后可以从保险公司每月领取到养老金生活。
不过,现在商业养老险种类很多,购买时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购买商业养老险一定要适合自己,不要被保险人员忽悠;其次,买保险是越早越好,不可等65岁退休后购买,那时购买不仅不划算,保障的金额也很少;另外一些商业保险都设有年龄限制,一定年龄的人可能买不了。
4.以己养老
退休后,如果头脑依然清晰,双手灵活,只要你愿意,可以选择返聘继续工作,仍可以做自己热爱的职业,像医生、会计、律师等都是越老越值钱的职业。
老了,能跟志趣相投,有共同理想的朋友在一起消磨时间,就是一种快乐的退休生活,此外还能额外获得养老金,进一步提升退休生活品质,同样是一种不错的养老方式。
5.其他
关于养老,你还想到了哪些更好的方式呢?
不知看完以上这些方式你会怎么选择?
欢迎留言或私信进行讨论。

买保险有哪些误区?

一、跟风买保险,随大流不吃亏?

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跟风随大流,买不了合适自己的产品;

只有充分分析自己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全面规划、分步落实,理性购买保险,才能让自己和家人获得适合的保障。

二、保险合同太难懂,不细看也可以?

保险合同晦涩难懂,但也有规律可循;认真阅读条款,了解自己的权益,明确自己的义务,是购买保险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三、先给家人买,顶梁柱裸奔?

买保险不像吃喝玩乐、日常消费,要先照顾孩子老人;配置家庭保障,应优先完善家庭顶梁柱的保险,因为经济支柱才是保证家人正常生活与未来梦想一定实现的关键因素!

上一篇:养老金确定上涨!广西这几类老人涨的更多...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