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6 14:56:23
哎 一说到职场,那肯定试双面性。一边是你的团队和老板天天跟你拉扯,你又得跟他们搞好关系,搞不好有直接关系到你的职业生涯;另一边就是你站什么位置,你的岗位直接影响你口袋里能装多少毛爷爷。 你可能一天到晚加班,™都到深夜了还在公司,但是回头一看工资条,还不如那些喝喝茶、摸摸鱼的家伙。说白了,领导和团队这帮人,他们能让你在职场上如鱼得水,也能让你每天上班跟受刑一样。而你的岗位,那玩意儿就像是天花板,限定了你钱的上限。所以,择岗如择偶,慎重些。业绩这回事,很多企业都是看业绩来定你的价,没业绩你就是废物。你努力工作,每个月拿出来的成绩单,领导一看,点头的次数多了,你手里那点银子自然就多了;环顾四周,别看有些人级别比你低,可能他们干得漂亮,赚的比你还多。个人级别和成就这两玩意儿,有时候正比,有时候呢,就是另一码事。要是你手头的业绩不太给力,那就要赶紧想想法子了,毕竟能拿多少钱现实得很。说到职场,就不得不提那股“卷”风。有些聪明人,他们的路数多,干事先看大局,然后再找准突破点,不用整天搅那些没用的勾当。你得像他们那样,眼界放宽些,活法自在些,别整天在那点小事上打转,那样只会让自己卷得跟陀螺似的,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别人都说努力就会有回报,可是现在努力能得到什么?现在的阶层就是人情社会,背景社会,有可能你辛苦了一辈子你还拿不到一份满意的退休金 社会保险并轨,那可是大事儿!政策发布之后,你是不是趋之若骛,或者捉急不已,抑或一头雾水?这事儿不能糊涂,你得琢磨清楚。 说到养老金,这玩意儿可就大差别了。 一说到事业单位,那待遇不一般,靠的稳赚的妥,各位亲戚听说你在事业单位上班,恨不能马上跟你联姻。 企业那边呢,看运气,看本事,能混个好的也不少,混个差的,那就熬兹磨呗。 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养老金待遇,那可是大沟壑,你跨过去了就是天堂,跨不过去那就是地狱。 双轨制和并轨制,你得先知道你在哪条轨道上。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假设2个人都是工作35年后退休。那在这35年里,大喵每个月都得给自己交养老保险,缴纳的金额是每个月工资的8%,也就是640块。35年下来,大喵总共得交26.8万。而小汪因为在体制内工作,所以他一毛钱都不用交,他的养老保险属于是国家财政拨款。 那等到退休之后,大喵每个月的退休金大概是自己工资的50%左右,也就是4000,而小汪因为在体制内,能拿到大概90%,也就是7200元。 等于说,小汪一分钱不用交,退休之后领的钱还能比大喵更多,这就不太合理了嘛。 而且这个制度的弊端现在也在慢慢显现,这两年国家补贴养老基金的钱超过了1万亿,2022年补贴企业养老金是7100亿,体制内是5900亿,这里数据差的不大,但是体制内的参保人只有体制外的1/9都不到,等于是少部分人拿走了将近50%的养老金补贴。 再叠加我们人口慢慢计入老龄化的现状,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2014年开始,公务员的退休金要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实行并轨,同时设置了10年的过渡期。 意思是在2014年以前退休的老人,那还是享受原定的政策不变,202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就和私企的养老金缴纳、计算方式一样了。那中间这10年内退休的就是采用新老办法结合的模式,如果是老政策领的多就按老政策的计算方式来领养老金,如果是新政策领取更高,那就按照新办法来领取。 养老金并轨对体制内的影响是什么? 整体来讲,养老金并轨降低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 并轨以后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完全一致,但是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养老金亦有差距。 区别一:缴费基数不同。编制内一般都是按照真实工资缴费,但是企业职工往往缴费基数只有收入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区别二:职业年金。编制内基本都是有职业年金作为养老补充,但是企业职工拥有企业年金的比例不足10%。 因此,看似一样了,其实,并轨以后差距还是存在的。 好啦,今天华就讲到这啦,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