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10年过渡期”内,退休“中人”养老金按新办法7000元/月;老办法5000元/月,实际到手有多少?

发布时间:2024-04-12 09:33:59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养老金“并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改革旨在消除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之间在养老金待遇上的差异,实现制度的公平与统一。自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执行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了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国家设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过渡期。在这期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将根据新旧两种计发办法进行比较和调整。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过渡期内,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如何计算,以及他们实际能够领取到多少养老金。

养老金“并轨”背景

在“并轨”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双轨制养老金制度,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这种制度安排不仅造成了社会不公,也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通过统一计发办法,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

退休“中人”的定义与分类

在养老金“并轨”改革中,退休人员被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其中,“中人”指的是在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他们在过渡期内的养老金待遇将根据新旧两种计发办法进行比较和调整。

养老金新旧计发办法

  1. 基础养老金:这部分是根据参保人员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来计算的。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 = 所在地区养老金计发基数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这反映了参保人员缴费基数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相对关系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短。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这部分是根据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来确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储存额是参保人员及其单位按月缴纳的费用累计,体现了个人缴费的累积效应。
  3. 过渡性养老金:这是为了解决改革前后待遇水平衔接问题而设立的。过渡性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社保平均缴费指数 * 账户前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这部分主要是为了保障中人在改革过渡期内的待遇不降低。

退休“中人”实际养老金计算

以河北省为例,假设某退休“中人”按照老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待遇为5000元/月,按照新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待遇为7000元/月。根据河北省的规定,过渡期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将按照新老办法的差额进行递增发放。如果在2023年退休,那么该退休人员实际到手的养老金为:(7000 - 5000) * 90% + 5000 = 6800元/月。

结语

养老金“并轨”改革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也有助于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在过渡期内,退休“中人”的养老金待遇将根据新旧计发办法进行比较和调整,确保他们的养老金水平不因改革而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办法将逐渐成为主流,届时所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将统一按照新办法计发。我们期待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加充足和公平的保障。

上一篇:【招聘】4月12日工程类招聘信息发布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