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8 14:40:4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自2014年养老金并轨改革启动以来,这一议题便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今年10月,随着这项持续了十年的改革接近尾声,原本处于不同体制下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将与企业员工一样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结束了以往存在的双轨制差别。 但是,这一改革是否真正达到了公平的目标?它是否在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回想过去的养老金双轨制,真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在那个体系下,体制内的员工享受着免缴社保的待遇,退休后的收入几乎接近在职时的工资水平,而我们这些体制外的员工只能望洋兴叹,心中的不平衡感难以言表。 在以前的体制中,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着相对较高的福利待遇,其退休金之高令人羡慕,确实可以称之为“无论风吹雨打,总有收获”。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这些在企业界努力奋斗的人士,每个月都需要从自己的薪水中划出一部分作为社保费用,退休后能领到的仅是工资的大约四成,而在一些民营企业工作的员工,退休金更是只有三成左右。 这样悬殊的待遇差异,无疑让许多人感到心中不平,不仅感觉不公,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局面。 因此,养老金并轨的政策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十年的时间将双轨制整合为单一体系。按照这一政策,所有人都需要缴纳社保,退休金的领取也将统一标准。 这一改革政策一旦发布,体制外的群体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终于能与体制内的员工享受同等待遇了。 然而,对于那些习惯了体制内高福利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这一改革无疑是个冲击。 他们担忧改革后,自己过去享有的高福利将不复存在。 以我隔壁的张大爷为例,他曾是一位事业单位的领导,退休金高得甚至超过了我的月薪,这让人难免感到不公。然而,随着养老金并轨的实施,像张大爷这样的体制内人士也必须每月缴纳社会保险,他们的退休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高额了。这让原本习惯了高福利的张大爷感到不满,经常抱怨说:“这新政策一实行,我这个老人家该如何是好?” 养老金并轨政策本意是为了减小体制内外在养老保障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更公平的养老保障体系。 但在实践中,这项改革的影响和接受度却是复杂多面的。 就像延迟退休政策一样,养老金并轨也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设定了一个10年的过渡期,并将体制内人员分成三个类别进行处理: 对于在改革前(即2014年10月之前)就已经退休的人士,这次改革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可以说“并轨”与他们无关。 对于在改革后(即2014年10月之后)才开始工作的新员工,他们将完全依照新的规定接受养老金发放,与企业职工无异。 至于那些在改革前就已参加工作,而在2014年10月1日之后逐渐退休的员工,这个10年的过渡期主要是考虑到了他们的情况。 为了确保改革前后退休方案的公平性,国家为这部分人特别设立了一项“保底限顶”的政策。 简而言之,如果按照新规定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低于旧制度下的待遇,那么就依旧按照旧制度发放养老金;而如果新规定下计算的养老金高于旧制度,那么超出的部分将根据每年递增的比例进行发放。 通过这次调整,处于改革过渡期的“中人”群体的养老金待遇实际上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这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照顾了体制内员工的利益。 可能听起来有些复杂,但简而言之就是:虽然表面上似乎有所下调,实际上待遇并没有太大变化。 那么,养老金并轨是否真的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呢? 从一定角度来说,情况似乎的确如此。 考虑到,最初领取养老金的一批人并没有缴纳社保,他们的养老金实际上是由后来的群体来补足的。如果这种循环无法持续,养老金体系就会出现资金短缺。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财政已经在不断给社保基金进行补贴。但随着经济增速在疫情后的放缓,养老金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养老金余额可能在未来五年内耗尽。 如果现在的群体不继续缴纳,如何解决先前群体的养老金问题呢? 上周三,我去银行处理一项小业务。骑着我的小型电动车抵达,我将其停在银行门外的停车位。考虑到只需处理十几分钟的事务,加之街道上监控设备密布,我便没有拔走车钥匙。 办理完毕回到外面时,我的电动车却不见了。我环顾四周,心想在如此明亮的白天,谁会去偷一辆并不昂贵的电动车呢?正当我准备报警时,大约五分钟后,一个看似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骑着一辆电动车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让我吓了一跳。仔细一看,那不就是我的电动车吗? 我走上前去,拍了拍这小家伙的肩膀:“小伙子,这是怎么回事,怎能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呢?”他露出尴尬的笑容回答道:“叔叔,真不好意思,看见你的车这么新,就想试试。我没提前和你打声招呼。”我正准备教育他一番,他却挠了挠头,说道:“就算在30年后,你也是靠我缴的社保养老的,就原谅我这次吧!”我一时语塞,没想到这小家伙能说出这番话,确实有些道理。 想到日本经历了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许多七十多岁的老人仍在劳作,原因无他,养老金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活。再看乌克兰,处境动荡不安,退休金的问题更是难以确保。 因此,养老金并轨似乎成为了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国家财政的资金,归根到底,来源于纳税人。这正是为什么当公共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引起争议时,民众的不满情绪会这么高涨,也解释了为何许多人在无法改变现状时选择加入系统。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公务员,因为在目前所有改革仍能维持运行的情况下,往往不会触及到制定这些改革规则者的利益。反之,通常首先牺牲的是那些在社会中没有太多发言权的群体的利益。 以公司改革为例,通常最先受到影响的往往是基层员工的利益,而总部行政部门的人员的利益相对较少受到损害。 有观点认为,并轨改革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降低公务员的退休金待遇,而是为了消除长期以来备受批评的双轨制问题。这一点,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