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要大变天了,2024年养老金正式并轨,退休前升职将毫无意义?

发布时间:2024-04-07 14:59:19   

最近养老金并轨的话题引发热议,实际上早在 10 年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工作就已经启动了。

当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并轨正式开始。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因此设置了 10 年过渡期,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至 2024 年9月 30 日。这也是为什么都说今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10 月 1 日后,过渡期即将届满。

我国的养老金双轨制度彻底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养老金并轨制度。那么并轨前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先来说说并轨后几乎没有变化的方面。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不会降低。其实在国务院下发的文件原文提到,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要理解这段话的意义,得先大概了解一下过渡期内的养老金计算方法。

第一步,用改革前的方法和改革后的方法分别计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第二步,根据保低限高原则确定最终金额,而过渡期结束后,直接采用改革后的计算方法,不再使用改革前的算法,也就是完全和企业职工退休时的算法一样了。

实际上,用改革后算法算出的养老金不比改革前的算法少,所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确实不会因并轨而变少,印证了文件里说的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待遇基本上不变。

那么并轨体现在何处呢?

第一: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几乎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即便缴纳也是象征性的意思。而并轨后,所有人员按照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缴纳养老金,同企业职工一模一样。假设某市的政策为例,若该市每月养老金个人缴费比例为7%,单位为15%。假设某机关单位职工的缴费基数是 10000 元,那么每月从其工资中扣除 700 元缴入个人账户,单位则将1500元缴入统筹账户。总之,未来公务员退休后的所有待遇都是靠在职时缴费得来的,这是并轨的主要意义。

第二: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前临时升职的讲法,并轨前养老金是以职务级别为基准确定的,职级越高,养老金越多。升职,如从科员升至副科级、从正科级升至附数级等,工资是跟着职级走的。不过,养老金并轨后,这种做法将逐步失去意义,因为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变了。

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按照退休前的职务级别确定的。因此大量人员在临近退休前两三年甚至前一年升了一级,养老金便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就是退休前临时升职现象的底层逻辑。不是为了提高工资,而是为了以更高一级的级别退休,从而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并轨完成后的计算方式和企业相同,只与工作时的累计缴费年限以及每年的实际缴费指数挂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存在断缴社保的问题,所以大家的缴费年限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在单位工作的工龄,决定养老金高低的是每年的实际缴费指数,这一因素与缴费金额有关,而缴费金额由于工资收入成正比例关系。换言之,工作时工资收入越高,缴费就越多,退休后就可以领取更多的养老金。

这意味着最后一两年升职的方法行不通了,没有用了,因为这只能提升退休前一两年的缴费金额,但前面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缴费情况无法改变。

综上所述,未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想要在退休时领取更多的养老金,就得在工作室尽早提升职级。以前职级提升只影响工作室的收入,并轨后还影响退休后的养老金数额。

上一篇:离职退工作群600+!网友:这哪是离职,分明是赎身...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