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会听到一种批评的声音,说总有一帮人借着唱衰国家来蹭流量,没有下限。
比如这帮卖保险的,一直喊着国家医社保亏空,贩卖焦虑。
这锅我可不背。
我可没说过医社保亏空,实际上医社保结余还不少呢。
根据人社部的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结余5880亿元,累计结余高达6.98万亿。
真实情况是,基本养老保险的结余,其实年年都在增加的哦。
另外,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6324.93亿元,累计结存42639.89亿元。
医保结余能力比社保还厉害。
医社保亏空吗?
不亏空。
那为啥国家还要推进医保改革?为啥还要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
我们要明白,不管是医保还是社保,都有一个最大的指导原则叫
最大的问题,就是可持续。
什么叫可持续,就是不需要外力支持,医社保基金就可以达到收支平衡,自动持续运转下去。
目前医社保的高结余,都是建立在国家财政补助之上的。
不可持续的结余,都是假的结余。
我们看看最新的,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表
基本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补贴了17133亿元,结果当年结余是5880亿元。
也就是说没有国家财政补贴的话,2022年基本养老保险亏空是11253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2022年财政补贴是6945亿元。
当期结余是6324.93亿元,如果没有财政补贴,还是亏的。
全国保险基金保费收入10万亿,四分之一是国家财政补贴。
真正的结论就是,一旦国家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入减少,补贴不起了,那么医社保这个系统就撑不下去了。
我们转头看看其他的政府支出项目。
2022年的教育支出是39455亿元,科学技术支出是10023亿元,这些都是能产生中长期收益的财政支出。
可是,不同于教育、科研、运输这些支出,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可不会有“产出”。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而当年的全国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为24105.66亿元,占比9.2%。
接近10%的钱掏出去了,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收益,国家能不着急吗?
2016年,国家医社保一个最大的改革,就是成立了社保基金。
这是一个新的探索,是否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投资和运营来增加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目前来看,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平均投资收益高达7.66%,还不错。
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社保基金的可持续问题。
2021年,社保基金赚了632亿元,不够财政补贴的零头(2021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是16277亿元)。
2022年,社保基金亏了1,380.90亿元,所以当年社保局的公报直接把社保基金投资收益这一条给删掉了(防止丢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22年度)
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有这一项,但是上面的2022年公报就没有了。
市场化的运营,是国家探索通过高收益来弥补收支逆差。
但是目前来看,大概行不通了。
开源走不通,最后还是只能回到节流了。
所以,医社保改革最大的趋势就是——控费。
这个话题,回头得多花点篇章再讲讲。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你了解三个真相。
医社保目前都没有亏空,但是没有亏空的原因,是因为国家财政的大力补贴。
现在没有亏空,不代表以后不会亏空,因为经济增速下滑,国家财政压力增大,缺乏有效“产出”的补贴都是需要减少的负担。
医社保开源的策略没走通,所以未来的大趋势就是节流控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