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钱说人力:精神离职浪潮来袭,你我身处其中

发布时间:2024-03-28 18:25:41   

最近频繁看到一个词:Quiet Quitting,有人翻译成静默式离职,或者更多人称之为“精神离职”。

精神离职不是真的“辞职”,而是放弃了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的想法,不再内卷。虽然仍会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却不再认同内卷文化和奋斗文化,而是支持“工作并非全部生活“、”个人价值不是由在工作中的产出所定义的”等等理念。与实质性的辞职行为相比,Quiet Quitting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辞职
过去几年的疫情打破了固有的恒常性,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个人发展都不再以原有的固有模式运行,世界变得更加难以预料。原本的“加倍努力以获得更快发展”的相对确定的发展模式也变得不那么确定。正如马斯克所说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恒常性的消失带来了对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反思:如果不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那我今日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混淆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电话,突然出现的工作任务消弭白天与黑夜、现实与梦境、工作与休息、公共与私人界限,在24/7体制下,没有暂停键。我们只能不停运转,导致注意力涣散、感知力受损。哪怕目前疫情已然过去,这种状态却仍在延续。
同时,居家办公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工作关系的构建。员工与同事及领导的沟通局限于线上,这让人际关系的建立陷入了困局,也削弱了个人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互联网和AI技术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个体化节点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们可以做个人IP、发短视频、写微博、直播带货,也可以通过灵活雇佣的方式在互联网获得其他工作机会。通过副业带来的报酬足以满足生活需求,甚至超过原本工作带来的收入。既然如此,何必再继续和工作死磕呢?

事实上,无论是追捧精神离职的人,还是拼命内卷的人,都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工作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无论是摸鱼还是熬夜爆肝,都是为了指向工作之外的东西。
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者被动地卷入到精神离职中,所掀起的浪潮是否会带来四天工作制这种实质性的制度变革?各家企业是会继续鼓励员工内卷,还是顺应浪潮而变革管理?一切仍待时间检验。不过,我们的确可以借此机会再次思考“工作的意义”。

上一篇:养老金并轨的背后

上一篇:当我满怀希望地向领导提出离职时,却被告知我的能力尚未提升到位,这钱你拿不稳,这番话让我心生迷惘,我是否应该把握这次跳槽的机会呢?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