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11:49:35
按照我国养老金改革的时间表,今年10月份,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10年的过渡期,实现最终并轨。很多人都关心,这到底会带来什么样实质性的影响。 我国的养老金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体制内和体制外。一直以来,我国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单独自己缴纳养老金,但是退休后可以拿到更多退休金,而企业职工需要自己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的养老金反而更低。 2014年10月,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旨在建立更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让体制内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改革前后退休的工作人员,制定了过渡政策,确保待遇不下降。 2024年的养老金并轨,意味着10年过渡期结束后,体制内工作人员将全部按新办法领取养老金,老办法正式终结。然而,并轨并非意味着体制内外养老金完全一致。体制内养老金仍具有优势,替代率高达80%-90%,而企业职工仅40%多。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养老金并轨后,体制内养老金不会大幅下降,仍保持优势。企业养老金缴费基准较低,体制内则按实际工资足额缴纳,导致待遇差距。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职业年金制度,强制性高覆盖,而企业年金覆盖率较低,主要集中于国企和央企。 发达国家养老体系主要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大支柱构成,我国个人养老金仍处起步阶段,大部分仍依赖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体制内养老金并轨改革虽已实施,但体制内外养老金差距仍存。 《都挺好》剧照最复杂的情况是“中人”,也就是改革前(2014年10月)参加工作,改革后陆续退休的工作人员。对这部分“中人”的退休金,当时制定了一个“保低限高”的政策,也就是按照新老退休方法作对比,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低,那就按照老办法发放,确保养老金待遇不下降;如果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待遇更高,超出的部分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发放,比如第一年发放10%,第二年发放20%,到2024年发放100%。以此来看,当时的改革对于“中人”而言,其实并没有让退休待遇下降,反而会让更多人退休待遇提升。 那么,2024年的养老金并轨又是什么概念呢? 2014年10月,我国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时,对于“中人”的养老金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10年过渡期结束后,也就是到了202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就将全部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领取养老金,老办法正式终结,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养老金并轨。 那么,养老金并轨之后,是否就意味着体制内的养老金会大幅下降,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彻底一致了呢?或者说,以前体制内的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0%—90%,而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多的现象就将彻底改变? |
上一篇:2024养老金改革深度解析:3500元养老金在全国范围内算高还是低?
上一篇:个人养老金抵税,简单、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