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10年过渡期快满了,今10月后,事退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还会继续发放吗?答案在此!

发布时间:2024-03-25 07:16:00   

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改革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自195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为了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995年,我国开始推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模式,这一模式旨在通过个人储蓄和国家统筹相结合的方式,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加稳定的养老金来源。同时,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也进行了改革,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分配养老金。

到了199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扩大了保障范围。这一举措意味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所有职工都将被纳入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中。

2005年,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养老金能够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也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

在养老金的具体计发办法上,1997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退休后将按月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1997年以前参加工作,2005年以后退休的人员,除了上述两种养老金外,还会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以确保他们的养老权益。

根据2022年的数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5926.4元,而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994.6元。这一数据显示,虽然养老金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不同单位性质的退休人员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养老金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国家推动实施了养老金制度并轨,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这一政策旨在消除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建立一个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上,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则涉及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在省份的社会平均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和过渡系数等因素。

2024年10月后,10年过渡期结束,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将不再采取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进行发放,而是按照新办法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将继续发放,以保障退休中人的养老权益。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朝着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了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合理规划个人的养老储备,都是确保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上一篇:退休人员注意了,2024年养老金有调整!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