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山东 > 文章 当前位置: 山东 > 文章

用发展生态的打造写就对人才的读懂与成全

时间:2020-12-17 10:13:1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了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
  12月14日,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听取全市人才政策体系有关情况汇报,研究审议《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等7个文件。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用发展生态的创新思维,展现了做好人才文章的“青岛思路”:
  “在项目投入上要‘四两拨千斤’,更多撬动社会资本去推动,但在营造发展生态上,政府要更舍得花钱。人才正是发展生态的重要一环。”
  不是只针对人才出政策,而是把政策纳入到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的整个过程中,用再起步、再出征的创业城市氛围来感召全球的人才,这是在激烈的城市抢人大战中,耀眼夺目的青岛打法。
  也正是这样的青岛打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参与到青岛的建设中。在“一起为年轻人打造创业空间”的感召下,12月9日,创新奇智科技有限公司与即墨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青岛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创业城市的目标,极具前瞻性和感召力,创新工场、中金公司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平台作用,吸引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项目和资源布局青岛,实现合作共赢。
  青岛的人才战绩远不止于此:
  1-11月,青岛全市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4.14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30万人,同比增长10.6%。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49.34%。青岛成功入选18岁至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五个美好生活城市榜单,连续9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2019、2020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以开放发展大势感召人
  以创新创业生态凝聚人
  “人才争夺战”的背后是城市竞争力的较量,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势”。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时代潮流提出了新命题、国家战略提出了新需求,叠加在青岛这座城市上最大的时代机遇,就是开放发展大势:青岛既是国内大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节点”;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达成,青岛在三国地方经贸合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更为重要。
  正如王清宪所说,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拥有“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双节点”价值,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这些资源要素中的重中之重就是人才。
  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市场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也正是人才格局重新洗牌、加速全球流动的时期,谁抓住了人才资源,就抓住了创新发展的先机。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青岛,正在用开放发展的大势感召人才,用创新创业的生态凝聚人才。青岛正在加快建设创业城市,通过创业这个主题,把城市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这是青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更为招引人才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营造了更为浓厚的氛围。
  会上,王清宪再一次强调了青岛对待人才的逻辑:“真正的人才,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应该不会满足于青岛给他们一套海景房来看海。真正的人才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而创新创业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资本支持。”
  因此,住房补贴、安家费、人才公寓等措施青岛都有,但这不是青岛的主战法,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角度,用产业来引进人才、让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是青岛引人用人的思路与打法。
  今年以来,青岛顶格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3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智慧城市产业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贸易、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金融、贸易、航运、投资、科创等高端行业资源,这些产业链、产业集群,是产业结构低端化的破解之道,也是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平台。
  同时,青岛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对高端人才奖励措施,助推全市13条重点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针对外语、外事、外贸人才出台专门政策,邀请香港方面的企业家和专家来给青岛的企业家、领导干部讲授金融、贸易、航运等方面的知识,邀请全国一流专家团队和高端人才,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给青岛和青岛企业的重大机遇开展专题研究,更好借助和发挥人才作用,推动现代贸易、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加快创新发展。
  突出企业主体
  用好市场逻辑、资本力量
  会上审议的《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初稿就由蔚蓝生物、歌尔声学等5家头部企业联合起草,并征求了120余家企业的意见建议。最懂人才的是用人才的,要让最重要的用人主体——企业来设计政策:
  “人才也是有市场价格的。抓好人才工作,必须善用市场、尊重规律。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最主要的用人主体。我们研究人才政策时,要给用人企业充分的话语权。”
  让最“懂”市场的来配置人才资源,让最“懂”技术的来招引专业人才,青岛对企业“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样体现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中——对企业提出的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个性化的特殊人才需求,可“一事一议”“量身定制”。今年,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收到了政策定制的“第一单”,高端人才可享税收减免等8条定向扶持措施。
  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还体现在通过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来招才引才的过程中,2019年年底成立的青岛人才集团,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产业布局,打造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领域标杆企业。同时,青岛正在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猎头公司、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加快打造长江以北地区人才产业新高地,让人才资源带来的创业效应辐射整个胶东半岛。
  在王清宪看来,这其实正是“四链合一”思维的打法——用产业吸引人才聚集,用人才推动技术进步,用资本助力创新创业。
  资本是撬动一个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杠杆。2019年,青岛设立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20亿元的青岛科创母基金。中基协登记的前100名基金公司都来洽谈合作,储备子基金200多只,总规模中的60%将投向初创型企业,重点支持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此外,青岛还有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母基金、青创投直投基金等,其中,政府将对其出资的天使投资基金提供40%以上的风险补偿金,吸引头部天使机构投资落户。
  加快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青岛,正在吸引全球范围的创投风投资源,为成全人才创意创新创造准备最佳的资本土壤。截至10月底,青岛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338家,管理基金804只,管理规模达1018.95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同时,青岛更积极地推动金融和人才供需的对接,为人才研究、创业融资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不断拓展的“人才金”“人才贷”“人才板”,正在为项目做大做强注入金融“活水”。
  用发展生态提升城市“牵引力”
  一流的人才,才能干出一流的事业。一个城市只有拥有越来越多的一流人才,才能有一流的发展。
  在这场“一流”资源的争夺战中,青岛靠什么来提升自己的人才“牵引力”?怎么才能让人才这个城市最大的动能“活跃”起来?
  在王清宪看来,在当前人才引进的风潮下,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生态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
  从放宽毕业生落户,到出台“青创十条”,青岛正在用不断加码的政策优势构筑人才高地。此外,2020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成功举办,更是为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了互动展示的平台,随着十多场招才引智活动、二十多场区市特色引才活动,“蓝洽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重磅引才活动的举行,一批优质的人才项目和城市“合伙人”相继落地,走进青岛、投资青岛、扎根青岛成为越来越多人才的选择。
  “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的打造,意义不仅在于引进人才,让各类人才能够在青岛找到创业机会;还在于培育人才,打造成全各类人才创意创新创造的“热带雨林”。
  去年,青岛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今年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中国第一所工业互联网学院,旨在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靶向培育实用人才。同时,青岛正在争取引入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等一批理工科专业院校落地,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支持在青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从供给端培养一批产业所需、企业所盼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更重要的是,青岛不仅是一座可以承载梦想的青春之岛、创业之城,还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生态:前期上线的青岛人才政策电子词典,全市265项人才政策一网集成,点击量超过150万人次;组织人才政策进企业、进高校宣讲,创新开展“线上”云宣讲,61.2万人才直接受益。
  下一步,青岛还将加快探索推行“政策找人”的“无感服务”,发挥好“一站式”人才服务机制作用,扩大普惠性人才公共服务“零跑腿”事项,综合运用信息化等手段,提升人才服务的主动性和政策落实的精准性。
  此外,青岛正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从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发力,让城市的“面子”“里子”靓起来,为来自国内外的各类人才提供方便、温馨的生活环境。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创新发展,各行各业、各个城市乃至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都是人才的竞争。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在千帆竞发的城市赛道上,青岛正抢抓大循环和双循环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双节点”价值,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人才往来流动更加自由化、便利化,用发展生态的打造来承载创新创意的梦想、写就对人才的读懂与成全。

上一篇: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来山东调研科技创新和科技宣传工作

下一篇:以高技能人才为基 托起高质量发展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