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5 22:23:18
学术圈是唯一一个有非升即走的地方 十几年前,高校招人真的是招老师,教书育人的老师,上课为主。\n现在高校呢?课早有人上了,好课老教师把着,凑工时,\n3+3 这种年轻老师呢?\n真正的任务是销售。\n对就是销售。\n站在销售的角度一切都通了。\n甚至搜索“向上社交”的最多的就是青椒就是销售。\n \n写基金书,和销售做 PPT 有啥区别?
先摆产品(卷出来的小论文),再画未来,最后许一个能打动买方(评审)的大饼。\n既然是销售,自然就有销冠,弄个末位淘汰,销售好的自然留下来了,卖不出去的自然淘汰。\n \n换句话说,为啥只有大学敢这么玩?\n其他同类型的高知行业,比如医生,医生走一个,对医院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工程师也不行,公司业务要人接,走了立刻断档。
哪怕是普通打工人,也得先有人带,交接过渡。\n只有高校可以。
因为讲课的人早就够了,新来的青椒,本质上只是科研“销售”。\n目的是不管横向纵向,啥项目,只要能卖钱,你就能排名靠前。\n拉不来?博士毕业的多得是,有关系的大把,随时带资源入组。\n磨合交接?不存在的,都是上上边缘课程。随时来顶。\n科研成不成体系有什么所谓,看数量也行\n \n更冷酷的是,这还不是终点。
“非升即走”之后,很多学校已经在酝酿“无果即退”。\n哪怕你有编制,只要考核没过线,合同到期照样不续签。
事业编的稳定性?在财政吃紧和博士过剩面前,不值一提。\n以为靠新上去的年轻领导会更理解青椒?\n建议查查各个高校新领导的各种政策吧,大家都是好不容易卷出来的一代,政策只会更狠。。切刀法更精准。\n \n#科研 #向上管理 #青年教师 #非升即走 #学术圈人际 #职场 |
上一篇:远景动力进池子
上一篇:马鞍山骏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