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8 00:42:54
教师弱势,校长不要用县管校聘“拿捏”老师 #浪漫生活的记录者\n“县管校聘”是义务教育教师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简单而言,“县管校聘”就是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由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学校根据需求对这些教师进行聘任。这一制度可以改变教师“一校定终生”的状态,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n \n2014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提出,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2016年,国务院发布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n \n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的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的初衷是要通过将优质学校一定比例的优秀骨干教师交流轮换到薄弱学校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但实际上,没有哪所学校愿意这样做,都是将竞聘上岗落选落聘的老师异地流动到乡村薄弱学校。\n \n教育部在后来的调研中指出,改革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优秀骨干教师扎堆去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校长权力过大,教师内部矛盾大、挫伤积极性等。这些问题集中在“聘”的环节,特别是一些地方盲目开展教师的全员竞聘,机械地搞“推倒重来”“末位淘汰”,偏离了改革的初衷。\n \n之前有位老师在我发布过的一篇相关文章的底部评论区留言评论(如下图所示),说他们学校校长一天到晚拿县管校聘这个事情在大会小会上嘚瑟,谁不听话,明年不聘他!虽然这位老师所说的话有点夸张,但多少还是反映了各地县管校聘中存在的这类问题。\n \n这已成为实施县管校聘地方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很多地方相配套的具有约束作用的校长职级制改革没有同步或提前实施,校长的权力因为缺乏监管和约束有所放大,致使不少校长不能很好地利用手中的权力落实县管校聘的初衷,从而会出现上面那位老师所提到的情况。\n \n有些校长没能深刻理解县管校聘的内涵,只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所谓竞聘上岗的教学成绩末位淘汰制让落聘落选教师出局或者生硬无情地要求达到一定年龄的老教师提前退休或主动退出,教师原本就弱势,还是敬请校长高抬贵手,不要用县管校聘“拿捏”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