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严禁招聘中的歧视行为

发布时间:2024-11-15 18:42:21   

教育部发文,严禁招聘中的歧视行为

教育部发文,严禁招聘中的歧视行为

11月1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所谓“三严禁”,就是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然而,现实中,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招聘现象比比皆是。 . 最明显的就是上述文件中所禁止的,一些部门和许多地方政府冠以选调生的名义,将招考的对象限定在特定的几所或部分名校。按照这种要求,一位在本省一所普通省属院校就读的毕业生,尽管他具有本省户口,是本地居民,在本省就读,他的父母在本地纳税,但如果他想进入本省机关工作,因为他所在院校不在选调生目录之列,他只能通过更为激烈的普通考公方式。 . 这种在就业环节公然、强行将院校、户口、年龄分成三六九等的作法,不仅是对教育公平原则的公开嘲弄,也是对公民权利的公然剥夺。按照这种招聘方法,许多现任公务员甚至进不了公务员队伍,马云甚至也成不了阿里的一名普通员工。 . 还有一些隐性的歧视,主要体现在性别方面。具体工作中,虽然没有任何单位会在明面上写上“只要男生”,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人人皆知。如果说基层特殊岗位考虑到性别的差异还有情可原,但如果高层单位采取歧视女性的作法,不可原谅。尊重女性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今年想要一个男生”,非公开的一句话,就会毁掉一个女生本来十分不易的拼搏奋斗。 . 一些欧美国家的公共部门和企业招聘员工,不能提出任何包含性别、年龄要求。求职的简历上,不用写上自己的出生年龄、性别、民族。哪怕到了面试环节,在不经候选人的同意下,也不能询问申请人的年龄。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作法,实则是对公民权利的基本保护。 . 有统计说,中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6%左右。而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均超过了50%。有人认为本科扩招,毕业生太多,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看来有失公允。人为地为职业设限,为就业设置门槛,扰乱了就业市场的秩序,阻碍了充分就业。在学历层次基本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情况下,应该给予求职者尽可能的公平对待。

上一篇:山西文旅招聘考情

上一篇:截图为证,这位姐妹就是上海找工作的神!!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