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7 14:36:02
![]() 点击上方关注我 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里,离职一定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如果每一次离职,都需要为如何退出工作群而焦虑,岂不是庸人自扰? 直到前几天,在后台说到这个问题: “我已经退出管理层,但级别还在,还需要在管理群发言吗?” 于是,问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他们有没有在离职后,为如何退群而烦恼过。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总结起来就是:加群一时爽,退群抓破头。 刚入职时,以加入各种工作群为荣。如果主管没有及时把自己拉进群,会各种猜测自己是不是被排挤或者朝不保夕。 但是,一到退群的时候,又各种纠结。不打招呼直接退群,会不会被别人说不礼貌?打了招呼再退群,会不会被别人说自作多情?在纠结中,还没有想清楚,被群主踢出群,又在抱怨“人未走茶已凉”。 看来,离职后该不该主动退群,这一问题困扰着很多职场人。 离职退群还真不是一件小事,它牵动着一个成熟职场人的素质和情商。 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课题分离”,离职是一件事情,退群后别人的评价又是一件事情,不要混为一谈。 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情呢? 我们的工作群,肯定不止一个,有上百人的大群,也有几个人的小群。 对于大群,人数众多,很多人你可能连句话都没有说过,那就自觉地悄悄退群。 没必要在退群前,绞尽脑汁编辑一段自认为礼貌又显情商的告别句子。 不要把场面搞得太像生离死别,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在意你。 对于团队里的小群,都是朝夕相处、共处一室的同事。 能在办公室一嗓子就说完的话,就不要在群里潸然泪下。 如果你非要在群里煽情几句,你让其他同事怎么接你话?是祝贺你脱离苦海呢?还是对你依依不舍呢? 你要明白,群里还有你的主管在,甚至还有更高一级的领导在,如果不回复你,你的深情告别就石沉大海了,你会有何感受?如果回复你,还要考虑领导们的感受? 回复你,不回复你,对于其他伙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何必将难题抛给曾经的战友呢? 除了正式的工作群,还有一些非正式的同事群,或因为项目,或因为关系好,或只是为了避开领导。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稍微灵活处理一下,而不是像工作群那样悄悄地退,可以半开玩笑地知会大家一声,最好再发一个退群红包,感谢大家的共事,希望有缘再会。 这样做既不会太高调,也让同事领了你的心意,日后也好再相会。 往往在这类群里,当你和大家告别时,总有一两个人会为你打抱不平,觉得公司亏待了你。对于类似这样的话,你礼貌说声谢谢即可,然后抓紧时间退群。千万不要有找到知音的感觉,然后一吐为快。 完全没有必要,既然离职了,该翻篇的就翻篇,留下曾经的美好即可。 否则,就显得你太没有格局了。 我的意见是,干净利索地退。 所谓关系好,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同事这层关系在维系着。当你们不再是同事了,还能维持住关系好的前同事,少之又少。 真正关系好的话,个人微信私聊即可,何必组群呢? 我认为,主动退群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赖着不走,等着被人踢出群,尴尬的只会是自己。 也没有必要自我感动式退群,你的自我感动,只会尴尬自己,娱乐大众。 更不要“既然都要走了,不如痛快一把”地疯狂宣泄,聪明人都给自己留后手。 离职代表着对一份工作的告别,也代表着另一端新工作的开始。 ![]() — 全文完 — 如果你想向我提问,在不涉及隐私的前提下,背景信息控制在200字以内,越详细越好,我将尽可能给出完善的回答。 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启发,是我的荣幸;如果你不认可我的观点,那你可以倒过来教我一些你认为我应该知道的知识,这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我的文章,如对你有所启发,欢迎分享、收藏、点赞、点亮在看。 坚持分享,死磕自己,我是老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