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霸道了!”四川大妈银行取1100元养老金,银行非说多给了500元让退回,大妈痛哭并报警,想要查看监控,银行:你们没权利看

发布时间:2024-04-02 16:27:21   

人生如戏,世间多少人便多少故事。今天要讲的,是四川卢大妈领养老金的事情。

作为一个淳朴的老人,卢大妈每月如约去银行提取1100元的养老金。然而,一个奇怪的电话打乱了卢大妈平日的规律,银行声称多给了卢大妈500元,要求其归还。

坚信自己并未取错金额的卢大妈,情绪高涨,不仅报警,更是维权到底,并要求查看银行的监控录像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银行却说,卢大妈和警方都没有看监控的权利。这个看似普通的事件,加上银行的强硬态度,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而事件真相又会是如何呢?。

【案例回顾】

在四川省的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卢大妈每个月准时去银行领取她那1100元不多不少的养老金。

这是她的例行公事,一如她对细水长流的生活的安排—朴实无华却井然有序。然而,这一切在某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那天,按照往常的步骤,卢大妈数着银行刚刚交到手里的养老金,一次、两次,确信无疑,正是自己应得的1100元。

银行的员工也在点钞机前清点了两遍,一切看似都在银行冰冷的金属装备下完成得井井有条。

卢大妈踏着放心的步伐回家,却没想到,这个月的平静已被打破。就在卢大妈刚刚把钱仔细存放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时,一个电话像石头投入平静的湖泊,激起层层涟漪。

银行说,她多拿了500元——这对于收入微薄的卢大妈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卢大妈心里明白,自己没可能多拿银行的钱,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我怎么可能会多拿钱呢?"她反复向对方争辩。

随后的每一天,卢大妈的生活就像被施加了魔咒,平静不再,被银行的影子笼罩。

但她不是那种轻易妥协的人。于是,在绝望中,她选择了报警,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她知道,真相一解开,就像清晨的太阳驱散夜幕,一切都变得明亮。卢大妈的愤怒如火在心中燃烧,泪水是无声的抗议,她坚决要求查看监控视频,确信这会让一切真相大白。

然而,银行工作人员却以她没有权利为由一再拒绝,连同警方的介入也未能使银行松口。

卢大妈儿子的暗地帮助,偷偷归还了500元,希望能消除这场风波。然而,当这件事被卢大妈发现后,她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

因为这不单是关于钱的问题,更关乎尊严和名誉。在卢大妈看来,"退还银行的钱"意味着默许了对她的指控。

这场纷争,表面上看似是银行与一位老人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实则隐藏着权利与正义的较量。

【法律分析】

·法律责任

卢大妈的泪水,是对这场争议的最有力的呐喊。在这起案例中,银行作为服务提供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当事人有责任为其主张提供证据。如果银行认为卢大妈多领了500元,那么银行就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换句话说,单凭银行方面的口头陈述,而不提供确凿证据是不足以支撑其主张的。

·不当得利

进一步的,根据《民法典》第122条,银行需要证明卢大妈得到的500元属于无法律依据的不当得利,而且卢大妈有义务将这部分不当得利返还给银行。

这就意味着,除非银行能够明确地指出错误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否则不能单方面要求卢大妈退还款项。

·监督权利

本案中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卢大妈索要查看监控录像的权利问题。在理论上,监控录像作为证明当天交易情况的关键证据,银行若拒绝提供,则有可能被视为对事实真相的隐瞒。

而且,警方作为调查机关,在介入事件后,通常也是有权查看相关监控以确定案件事实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银行无法提供相关监控录像,或者提供的监控不明晰、不能作为有力证据,那么银行方面在坚称卢大妈多拿了500元时,就显得尤为薄弱。

在没有其他更有力的证据之前,卢大妈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起案例揭示了在实践中,普通民众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争取权益,同时也展现了金融机构在客户服务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机构和个人之间的这种纠纷中,法律为每一方提供了保护和救济的途径,尊重和实施这些法律规定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至关重要。

上一篇:养老金并轨二三事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