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31 17:27:59
![]() 最近,打工人之间流传着一种新型离职方式,具体表现为: ·上班绝不早到,下班,绝不多待; ·只做自己份内的事,绝不承担更多责任; ·下班绝不关注和回复回复工作的信息; ·人虽然没有离职,但不想再努力了…… 这种“我司雇我在,人在心不在”的方式,叫“精神离职”。 ![]() “精神离职”不是指真的辞职,而是打工人在长期压力和疲劳下累积而成的“职业倦怠(Job Burnout)”,打工人越来越累,赚得却越来越少。内外动力同时丧失时,上班时的你,比不愿再宫斗的安陵容还要筋疲力尽。 不仅卷不动躺不平,也完全丧失了持续工作的动力,像是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消耗殆尽了的感觉,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疲劳”。 早上闹钟一阵阵响,睁眼一想起上班人就很烦躁; 好不容易挤上地铁,紧赶慢赶还是差点迟到; 领导PUA你主动加业绩,A同事找你吐槽,B同事给你甩锅,看到C同事在计划自己的假期,你也很想摸会儿鱼,又怕被领导看到,只好低头干活。 一天下来,不禁想,这破工作有啥意义?你也不止一次想过离职,再又一次次说服自己——辞了我都不一定能找到下一份,就这么把自己禁锢在心理疲劳的囹圄中。 ![]() 根据国外求职网站Resume Builder的调查,有1/5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处于精神离职状态;有1/3的人承认自己把每天的实际投入工作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还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就算被老板发现自己“精神离职”的状态,也不在乎。
![]() 除了职场,心理疲劳在学业,感情中的基数越来越大,它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 产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精神紧张、学习和工作过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增快、竞争意识增强、生活压力增大,心理疲劳也越来越多见。 此外,繁杂的信息轰击、拥挤的住房、噪音、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事业受挫等,也是诱发心理疲劳的因素。 简单来说,我们的情绪就像一根弹簧,从事某种事情时间越长,弹簧被拉伸的时间就越长,疲劳度也就越大。 ![]() 心理疲劳比生理疲劳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恢复。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干预的话,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如焦虑、抑郁等,严重者还会引发身体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甚至癌症。 比如,当一个具有高抑郁特质的人在生活中长期心理疲劳后,他患上抑郁症的风险变得更大了。 日本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里的主人公髙野干夫就是这样一个感到自己活得很累的人。 他在网络公司上班,小晴则是一位小漫画家,他们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丈夫为人纤细,一丝不苟,习惯每天早上做便当,按照不同日期搭配便当的奶酪和领带。但是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他看似平静的内心渐渐失衡,他觉得自己非常累,什么都不想干,甚至企图自杀,看完医生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 加缪说:“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反过来想,如果我们感到活着累,那说明我们活到现在,确实有很多的付出。如果不是努力过头的话,我们也就不会感觉到那么疲惫不堪了。 如果你真的感觉到累了,不如做一下这个测试,找到你“心累”的原因,对症下药。再让自己的身心都彻底地放松一下,善待自己,不再委屈自己。 为你推荐 《心理疲劳测试》 我们联合国内专业心理服务平台壹点灵,为你推荐【心理疲劳测试】
测评原价49.9元,现仅需 17.9 元 测试完成后,生成的报告将永久保存 ↑扫描二维码马上参与测试↑ 适用人群 ![]() 你将获得什么? 「以下展示报告部分内容」 01丨 你的五大类心理防御模式使用情况分析 ![]() 02丨 你的心理疲劳程度各维度的指数分布 ![]() 03丨 对每类疲劳指数的解释说明 ![]() ![]() 04丨 你的专属测评建议 ![]() 测试完成后,生成的报告将永久保存 ↑扫描二维码马上参与测试↑ 点击“阅读原文”看你的测试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