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1 15:59:45
![]() 近年来,文山市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为突破,以构建“半小时就业圈”为抓手,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文章,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2022年以来,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3.12万人,比2021年增加7000余人。其中,市内转移8.32万人,占转移人数的63.36%,六成以上人员在家门口就业,累计实现20亿元的劳务经济收入。 ![]() 构建产业工人“半小时就业圈” 实现走出家门进厂门 文山市以文山三七产业园区、文山马塘工业园区两个园区为重点,积极吸纳当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进厂就业。 ![]() 进村入寨发动就业。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园区周边乡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区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6场,收集1500余个园区岗位向劳动力进行推荐就业。 ![]() 签订用工协议吸纳就业。在马塘镇成立文山市老西文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古木镇文山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文山瑞民家园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与园区企业建立用工协议,积极吸纳当地用工450余人。 ![]() 人才公寓情暖就业。依托瑞民家园小区,为外来入文人员、居住较远人员申请人才公寓280套,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暖心就业。 ![]() 构建新型农民“半小时就业圈”,实现田间地头就业
结合文山市人口和生产力空间布局,以产业基础较好、人力资源较丰富的马塘、德厚、平坝等卫星乡镇为依托,让当地群众走进田间就业增收。 立足三七、万寿菊、朝天椒、云南小黄姜、脆甜柿子等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的就业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帮扶车间安置就业 强化就业帮扶车间动态管理,对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给予补助。2022年,51个帮扶车间共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乡村公岗兜底就业 针对对无法外出务工的困难群体,多方整合林草、自规等部门力量,积极开发乡村公岗2539个兜底就业。 ![]() 构建商贸服务“半小时就业圈” 实现多元多维就业 充分发挥州府优势,以开化、卧龙、新平三个街道为支撑,积极开发电子商务、快递跑腿、科技服务等新业态用工岗位。 打好“减免缓返补”组合拳,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拓岗。2022年,共减免失业保险费676.32万元,兑现稳岗返还516 家332.56万元,稳定岗位6380个。 ![]() 持续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深入开展面对面的“一站式”创业帮扶行动,持续推进“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扶持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等人群自主创业。2022年,共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7254万元,扶持创业453人,带动1024人就地就近就业。 针对居家养老、母婴陪护、家政保洁等服务业发展需求,探索建立“培训即签约”的新型就业模式,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普通工向技术工转变。2022年,共培训第三产业人员2320人,实现就业212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