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应为烛?很多人写成竹

除夕送次公子入京受县
宋代:杨万里
过眼光阴又岁穷,相看父子一尊同。
春回雨点溪声里,人醉梅花烛影中。
汝趁暄和朝北阙,我扶衰病见东风。
弟兄努力思报国,放我沧浪作钓翁。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1.生平经历
杨万里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曾师从多位名士。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他历任赣州司户参军、隆兴府奉新知县、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晚年因不满韩侂胄专权,辞官归隐,最终病逝于家中,谥号“文节”。
2.政治主张
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主张抗金复国,反对妥协投降。他多次上书朝廷,直陈时弊,批评腐败现象,提出“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的治国策略,强调国家命运系于人民。其政论《千虑策》深刻总结靖康之变后的教训,展现了卓越的政治远见。
3.文学成就
杨万里是“诚斋体”诗风的开创者,以清新自然、通俗活泼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描绘自然景物的佳作(如《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和爱国情怀的作品。现存诗作4200余首,散文、词赋等作品也颇具特色,著有《诚斋集》《诚斋易传》等。
4.人物品格
杨万里一生清正廉洁,不畏权势。他曾拒绝为韩侂胄撰写《南园记》,宁弃官职也不与奸佞同流合污。其“脊梁如铁心如石”的品格,赢得了后世赞誉。晚年虽隐居乡野,仍心系国事,忧愤韩侂胄北伐之举,最终抱憾离世。杨万里以其文学才华、政治抱负和高尚品格,成为南宋文坛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至今仍广为传诵,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