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温胆汤 痰热内扰 心虚胆怯



十味温胆汤 痰热内扰 心虚胆怯
出自《世医得效方》卷八,为危亦林所著。危亦林是元代著名医学家,字达斋,江西南丰人。十味温胆汤是在经典方剂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的基础上,加入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或党参)四味药而成。其核心病机是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兼有心气血不足。主治虚烦不眠,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以及癫痫等证,属痰热内扰、心虚胆怯、气血不足者。
现代常用剂量,人参10g,熟地黄10g,五味子6g,酸枣仁10g,远志6g,茯苓10g,半夏10g,陈皮10g,枳实10g,竹茹6g,炙甘草6g。生姜,大枣若干。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遂致心惊胆慑,气郁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君药半夏
臣药竹茹、枳实、茯苓
佐药陈皮、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熟地
使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竹茹,甘、微寒,归肺、胃、胆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枳实,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破气消痰,散结除痞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化痰,燥湿和中
酸枣仁,甘、酸,平,归心、肝、胆,养心补肝,宁心安神
远志,辛、苦,温,归心、肾、肺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安神益智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填精益髓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配伍特点
方名“温胆”实为调和胆胃、恢复胆气平和之意,非温热补胆。竹茹、枳实之寒清痰热,半夏、陈皮之温化痰浊,全方寒温并用,以达“胆腑清净”之效。
化痰理气为主,以温胆汤基础,针对痰热内扰的核心病机。
养心安神为要(新增重点): 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专为虚烦惊悸、失眠等心神不安症状而设,是本方区别于原温胆汤的关键。
甘草、大枣针对气血不足,心虚胆怯的兼证
调和诸药:甘草、生姜、大枣(使)。
十味温胆汤既能有效祛除痰热之邪,又能补养心胆气血之虚,达到化痰和胃、清热除烦、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综合功效,适用于痰热内扰兼气血不足、心虚胆怯的复杂证候。
临床应用需中医师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