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9 12:05:38
两张图说明央国企的编制 最近很多应届同学问我央国企的编制,为找工作做准备。我发现很多人还是不太理解编制。\n没关系,用两张图说明白!\n \n行政编制、参公单位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定义、差别,并结合中央企业(央企)和国有企业(国企)的实际情况进行举例说明。\n需要提前说明:央国企本身是企业,其核心员工不属于上述三种编制中的任何一种(企业实行的是劳动合同制)。 但是,央国企的“总部机关”、“集团本部”或一些特定附属单位,可能会存在与上述编制相关的机构。\n央国企是市场化运营的企业,其绝大多数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属于“企业编”(或称“合同制员工”)。但以下情况会涉及到上述三种编制:\n1. 行政编制在央国企中的体现\n情况: 某些央企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可能具有“干部身份”,由中央或地方党委组织部(公务员局)直接任命和管理。他们的人事关系不属于企业,而属于国家行政或党的干部体系。\n2. 参公/事业编制在央国企中的体现\n一些央国企在历史上或改革过程中,会举办或管理一些事业单位。这些附属单位的员工使用的就是事业编制或参公编制。此外,一些行业监管机构设在企业内部,也可能使用参公编制。\n3. 央国企自身的“企业编制”\n这是央国企员工的绝对主体。他们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身份是企业职工。又分为三种情况:\n合同制员工:通过正式招聘渠道(如校招、社招)进入,和用人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属于企业“四定”(定编、定岗、定员、定责)方案中的核心员工,享受较为完善的薪资福利和晋升机制。\n劳务派遣工: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派遣到国央企工作,按《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主要从事一些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岗位。劳务派遣员工的稳定性不如合同工,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福利待遇等方面,也会将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工”区别对待。\n业务外包工:国央企将部分非核心业务整体外包给第三方公司,通过外包协议购买服务,外包工做的虽是国央企的项目,但是与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人事关系、日常管理由也由外包公司负责。外包工的合同多为短期,项目结束或岗位调整时,随时可能被退回外包公司,稳定性、福利、晋升/转正机会等都是三类用工方式中最差的。\n#就业方向 #毕业 #就业 #应届生 #体制 #应届生工作 #央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