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1 18:18:16
村内高校非升即走的8种形式 发端于欧美的tenure-track被引进到村内后出现了各种本土化的新形态,我将结合deepseek和自己找工作的亲身经验粗浅总结一下村内目前非升即走制度的8类常见形态,如有疏漏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批评指正:
1.非升即退
-原教旨非升即走,最经典的tenure模式,指预聘制教师在聘用合同签订规定的考核期内未能晋升长聘副教授则直接解聘,无转岗或缓冲机会。这是“非升即走”最原始的形式。
2. 非升即转
- 未通过晋升考核的教师被转岗至非教学科研岗位,如行政、后勤、图书馆等。部分高校甚至出现转岗至保安岗位的极端案例。高校通过转岗缓解解聘压力,但实质上将教师排除在学术体系之外。
3. 非达即走
- 未达到合同约定的量化指标(如论文数量、项目经费、课题级别数量)即被解聘,强调“成果达标”而非职称晋升。
- 考核标准逐年提高,例如某双非一本高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聘期内完成“4篇SCI/SSCI论文+国家级课题”,否则直接解聘。部分二本院校也效仿此类高标准,甚至要求横向课题经费达标。
4. 非升即降
- 根据聘用合同的要求如果在聘期内晋升失败后依旧可以留校任教但需要降低岗位等级或待遇,如从副教授降为讲师,或减少科研资源分配。
- 部分高校对未通过考核的教师采取“降级留用”,但薪资和学术资源大幅缩水,形成变相淘汰压力。常见是签订所谓的“特聘副教授”,首聘期享受副高待遇,如果没达到副高的职称评审要求则退回讲师。
5. 升后还降
- 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探索让教师晋升后仍需持续高强度考核,未达后续标准则降级或解聘。例如,某大学改革前部分教师晋升副教授后甚至仍需面临长聘考核,否则可能失去长聘资格,或者从教授退到副教授甚至讲师。
6. 留职退钱
- 与非升即降类似,同样也是说完不成聘期规定的考核任务可以保留教职,但必须按照完成考核任务的比例退还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以及绩效等(还要补税),这一做法常见于很多中西部二本或者垫底一本,本质上是对高额安家费引才的资金回笼(真有老师在这样的平台还能完成考核那学校也赚了)。
7. 弹性延期
- 给予未达标教师延长考核期或二次预聘机会,但附加更严苛的考核条件。如果延期还不能完成任务依旧是非达即走。
8. 隐性施压
- 通过模糊考核标准、临时提高要求或资源分配倾斜施压。例如,某高校在教师考核中期突然将论文要求从入职时签订合同的4篇增至5篇,如果完不成就要降薪甚至降级,教师权益缺乏保障,考核标准随意变动导致职业规划失控。
#非升即走 #博士生日常 |
上一篇:招一个活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