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8 13:31:03
高校求职避坑指南(编制篇) YQ结束以来,高校的编制岗位真的越来越少
最近找工作时发现,高校招聘动不动就是“预聘”“准聘”“特聘”等,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分不清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这两天查了好多资料,终于搞懂了!
现在和大家分享
✍?事业编制:
适用于公办高校,包括教师、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岗位。民办高校通常无事业编制。
⏰高校事业编是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即编制到人,会严格根据事业编的报备流程进行公示和备案,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享受的福利包括寒暑假、12%的公积金、职业年金、gf医疗等。
但目前北上广等大城市的编制名额锐减,大部分新入职人员采用的是下述的备案制或预聘制,中西部及非发达地区仍有少量实名编制。
✍?预聘(准聘):
非升即走,通常签订3-6年合同,需完成年度考核(可能还会设立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考核指标包括论文、项目、教学或指导学生参赛等,部分高校可以允许1次延期。
⏰解聘补偿因学校而异,有一些高校要求服务期未满需返还安家费或另外支付高额赔偿金❗❗❗
✍?特聘:
大家不要被这个名字镇住了,大部分特聘是没有编制到人的,其也是非升即走中的一种,只有国家级/省级特聘岗才会纳入事业编制
高校的特聘岗常采用“备案制”或“合同制”
⏰备案制即编制归属岗位而非个人(“定岗不定人”),人员离职后编制自动回收,但与编内人员同工同酬,包括五险一金、职称评定、科研启动经费等,可参与职称评审,部分高校允许在空编时转为实名制编制⏰合同制的待遇由签订的劳务合同约定,一般会低于编内人员,且不享受事业单位福利(如职业年金),通常无职称评审资格,职业发展路径非常受限
✍?长聘:
相当于美国的终身教职,拿到长聘后,如果没有无重大过失,基本可以工作到退休。
⏰能否获得长聘,主要取决于应聘者个人能力和学校的编制名额数量
❗❗❗PS:据说有高校会在招聘时说有编,入职后又让你签一份补充协议,明确达到特定考核条件后才可以留下,我们要尽量在入职前做好背调,再结合个人能力和考核条件判断是否入职
找工作不易,我也会继续分享求职期间整理的信息,资讯和经验,帮助大家避雷
#博士 #高校工作者 #PhD #高校教师 #毕业 #求职 #事业单位招聘#编制 #研究生#高校 |
上一篇:大家那边地区都是多少钱彩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