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前后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退休金对比

发布时间:2024-05-01 11:40:35   

并轨前,退休金计算方式:

在养老金并轨之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不同。

以下是养老金并轨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退休金的计算方式及举例说明: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计算方式:

    -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企业职工退休金计算方式:

    -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假设一个人在 2024 年 60 岁退休,他的缴费年限为 30 年,当地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8000 元,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 10000 元,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 20 万元,那么他的退休金为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


    - 基础养老金=(8000×1.5+10000)÷2×30×1%=2550 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00÷139=1438.85 元;

 - 过渡性养老金=8000×1.5×30×1.3%=4680 元。

企业职工退休金:


    - 基础养老金=(8000+10000)÷2×30×1%=2100 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00÷139=1438.85 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实际退休金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和规定进行计算。

并轨后,退休金计算方式:

养老金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相同,都是根据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个人账户余额等因素来计算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假设一个人在 2024 年 60 岁退休,他的缴费年限为 30 年,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8000 元,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 10000 元,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 20 万元,那么他的退休金为:

基础养老金=(8000+10000)÷2×30×1%=2100 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00000÷139=1438.85 元;

过渡性养老金=10000×30×1.2%=3600 元。

因此,这个人的退休金为 2100+1438.85+3600=7138.85 元。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实际退休金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政策和规定进行计算。

养老金并轨前后,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养老金并轨前,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计算方式是按照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来计算的,而企业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则是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来计算的

在养老金并轨后,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统一为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来计算。

以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事业单位的职工在 2010 年退休,他的工作年限为 30 年,工资水平为 5000 元/月,那么他的退休金为 1500 元/月。而一个企业职工在 2010 年退休,他的缴费年限为 30 年,缴费金额为 3000 元/月,那么他的退休金为 900 元/月。
在养老金并轨后,这两个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统一为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来计算,假设他们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不变,那么他们的退休金分别为 1350 元/月和 900 元/月
可以看出,在养老金并轨后,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金计算方式统一为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来计算,因此,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而企业职工的退休金水平可能会有所提高。具体的变化情况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上一篇:退休超过10年和1年的相比,养老金差距到底有多大?看看这6点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