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至阳春四月,人社部与财政部揭晓养老金调整事宜的时刻日益临近。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养老金将呈现双增长的趋势,实乃可喜可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退休人员养老金将迎来第二十次上调,同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也将迎来历史上最大幅度增涨,每位居民每月增加20元。换言之,养老金将实现双增长。
于是,退休人员可能会关注,养老金调整通知中已经连续多年提到了两个关键语句。一个是“应与退休人员本人缴费年限(或工作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另一个是“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可见,养老金调整不仅重视与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还重视工龄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工龄较长的人将获得更多的福利。那么,既然养老金双增长已经成定局,工龄15、30和40年之间养老金增长的差距究竟会有多大?具体能增长多少呢?下面我们将为您计算这些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养老金调整通知中所公布的调整比例仅是平均调整比例,例如2023年上涨3.8%,这仅仅是人均调整标准。也就是说,部分养老金持有人的增幅低于3.8%,部分则高于3.8%,也有可能正好达到3.8%。此外,养老金的增长并不是简单地乘以整体增幅,而是各地根据全国统一的增幅,依据地方人均养老金水平为基础确定调整水平。换而言之,即使工龄相同,不同地区工龄挂钩调整的增幅也存在差异。
然而,养老金调整并非只考虑工龄挂钩调整,而是通过定额、挂钩、倾斜三个要素进行调节,其中挂钩调整又包括工龄挂钩调整和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因此,每个退休人员的增幅不仅取决于地方定额金额、工龄数值、养老金水平挂钩比例以及倾斜调整金额等因素,还取决于其年龄、工龄长度以及养老金持有量。因此,工龄只是养老金调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下面我们将以实例来进行详细的计算比较。假设杨大爷的工龄为15年、养老金为2000元,尚大爷工龄为30年、养老金为3000元,李大爷工龄为40年、养老金为6000元。
依据本人关于养老金与工龄关联性的深入剖析,工龄达15年之久的杨大爷以及工龄长达30年的尚大爷,无疑属于企业退休人员;然而,工龄达40年的李大爷,极大可能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因为数据表明,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低于3200元,而其工龄普遍未超过30年;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则通常在五六千元甚至更高水平,其工龄亦普遍达四十年左右。
为了便于比较,假设这三位同为72岁的离休人员身处同一地区,且同属于高龄人群。2021年度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为定额调整,公平分配,所有离休人均增加35元;工龄挂钩调整根据每满1年增长2元计算,养老金水平挂钩比例设定为1.5%,针对70-79岁的离休者增加30元,对80岁以上的离休者增加50元。离休者涨钱方式可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定额调整金额+工龄挂钩调整金额+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金额+倾斜调整金额。
那么杨大爷的涨钱金额等于:35+2×15+2000×1.5%+30 = 125元,涨幅达到6.25%;再让我们看向工龄达到30年和40年的情况:杨大爷在这种情况下涨钱金额等于:35+2×30+3000×1.5%+30 = 170元,涨幅达到5.66%;最后我们来看看工龄高达40年的情况:杨大爷在此条件下涨钱金额等于:35+2×40+6000×1.5%+30 = 235元,涨幅达到3.91%。
由此可见,工龄为15年、30年和40年时,离休人员的涨钱金额分别为125元、170元、235元,涨钱差异表现如下:工龄30年相比于工龄15年涨多45元,工龄40年相比于工龄30年涨多65元,工龄40年相比于工龄15年涨多110元。
综合以上分析,工龄较长的离休人员以及养老金收入较高的离休人员在涨钱方面会有更多的优势,这与养老金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十分吻合。然而,养老金调整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节养老金涨幅的作用,这会使那些养老金收入较高的离休人员以及工龄较长的离休人员在涨钱幅度方面有所下滑,他们的涨钱幅度可能低于那些工龄较短以及养老金收入较低的离休人员。
综上所述,尽管养老金调整过程中的差距依然存在,但考虑到工作性质的不同,短期内使养老金水平趋同并不现实。在此,我仅建议在养老金调整中更多地向养老金收入较低的企业退休人员倾斜,例如通过提高定额调整的比重、降低挂钩调整的比重等方式,以实施“提低限高”的政策,从而力图缩小养老金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难道这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吗?
你是否读懂了上述内容?你是否支持养老金提低限高的做法?我们期待您的留言与评论,感谢您的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