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这周之后,2024年就走完3个月了,离我们养老金20连涨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关于养老金调整,粉丝朋友经常留言出谋划策,今天就挑出几个呼声较高的建议,一起来看看是否能实现。过去的时候,养老金待遇按工龄发放,计发比例与工龄成正比。根据199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2年我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直到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了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金的多少并不仅仅取决于工龄和工资水平,还需要有足够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支持。1.如果规定一年工龄拿100元的养老金,对于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高的人来说,就要吃亏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参保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2.如果按照15年工龄涨200,30年涨300,就只能让工作年限较长,且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长的老人获利,而对于那些长期缴纳养老金,但工龄较短的老人是一种不公平。3.如果统一按照一个标准来发放养老金,忽略了各地经济差异,对于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退休人员来说,就会面临养老上的压力。4.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工龄很难统计出来,如果只按照工龄计算,他们就会很吃亏。每次养老金调整的时候,总有人建议高于6000元的不涨,低于3000元的多涨。看起来似乎解决了养老金差距的问题。然而,这真的可行吗?1.忽视了养老金上涨的原则: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如果退休人员依靠自己高缴费和长缴费获得了6000元以上的养老金,别人并没有资格剥夺他上调养老金的权利。如果直接对高收入人员停涨,正在参保的人可能将大批断缴退费,基金长期收不抵支,养老保险制度将破产。届时,养老问题将会成为社会的首要难题。2.提出3000元这个标准,是因为职工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为3000元左右。如果真像网友所说,3000元以下的多涨500,那么1000元和2000元、2500元的人都按照这个标准上涨,还是会有人心理不平衡,仍然会引发新的矛盾出现。3.一线城市经济发达,物价较高,养老金高于6000元的人往往集中在这些城市。如果给他们停涨养老金,无法应对物价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所以,养老金不可能设置封顶线。有人提出,既然大家都退休了,也不存在工作贡献的区别,所以养老金应该统一按年龄发放,比如满55岁发3000,满65岁发4000元,如果真的这样实施,合理吗?1.按照年龄分配养老金,大家都会选择社保的最低缴费档次来缴费,反正不管缴多缴少,到了年龄拿的都是同样的数字,参保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2.养老金待遇一样,年轻的时候谁还愿意努力奋斗呢?反正都是大锅饭。3.如果全国各个地区,60岁就发3000-4000元的话,会导致养老基金不堪重负、可能很快就会收不抵支、走向破产。总之,按年龄统一发放养老金,很多人就不想奋斗了,到了年纪等着领取养老金就行了,这样是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我国独生子女近2亿,占总人口的14%左右。他们的父母也陆续退休,很多已迈入70岁高龄。有人提议,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金统一每月多发1000元,或者统一提高10%,这样可以吗?1.从最近几年养老金调整幅度看,2018年到2020年是5%,2021年4.5%、2022年降到了4%,2023年又降到了3.8%,这说明老龄化背景下,已经不适合过大幅度上调养老金。如果给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增发10%,养老基金将面临巨大压力,甚至可能造成有些地区养老金正常发放都出现困难。2.目前独生子女奖励大部分地区是按照固定金额发放,如果按照养老金比例统一标准提高,不考虑各地的生活成本、财政状况等因素,是不合理的。近些年,定额和倾斜的调整力度加大,高低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缩小。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国家正在逐渐缩小人们的水平差距,同时还要保持人们参保的积极性。说直白一点儿,为了保持养老金长效发放,让收入高的人继续涨钱,才能刺激更多人坚持缴费,让养老金体系能一直健康发展,这样,各个收入阶段的人才能一直有养老金可以领取,并享受上调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