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7 02:02:18
![]() 01 哪些情况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离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需要区别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等两种情况,具体表现为: 一、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 如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由劳动者提前30天先提出,那么用人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 但是如果劳动者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并且劳动者不用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即:
如果是由用人单位提出,那么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用人单位能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包括: 1、过失性解除 主要是指劳动者因违反了以下几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以不用提前通知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即:
2、非过失性解除 企业因以下几种情况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在提前30天通知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的情况下,支付经济补偿金,即:
但是需要注意,当劳动者处于以下几种情况时,用人单位不得依照过失性解除或经济裁员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大家觉得上述的文章过长,也可直接查看下表: ![]() 02 离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 N、N+1、2N都是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些叫法。以N为例,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是工作年限,用来指代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 一、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 1、通用经济补偿金公式=S×N S: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且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N: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提醒: 经济补偿金中的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实际平均工资,而不仅仅是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2、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公式=S×N+S(上)×1 N+1:有非错解除情形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S(上)×1: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3、违法解除赔偿金公式=S×2N 2N: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通用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N、N+1、2N的应用 1、N的适用情况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实际为工作年限的代称,正常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都为N。 2、N+1的适用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40条中的三种情况,会涉及到N+1:
提前30天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合同。 3、2N的适用情况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为2N,比如说,未支付劳动报酬,未缴纳社会保险等。 ps:网上有人提出2N+1、2(N+1)等概念,这些并不存在法律依据。 来源:51社保网 精彩推荐↓↓↓
1、又有17名警务人员因查询信息被判刑,非法查询信息,请免开尊口! 最后,小编恳请大家做一件事,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慢慢的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请将警阅视角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拜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