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发中心 | 院友访谈:薪火相传 “职”引方向——国央企篇
发布时间:2024-03-12 00:28:43
职业道路的规划与选择是每一位临近毕业的学子最为关注的话题,而前人的宝贵经验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借与和启发。为此,职发中心特推出院友访谈专栏,分享毕业院友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切身经历与体会,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就业形势、求职的应试技巧以及各行各业的实际状况,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就业选择。本期的访谈主题聚焦国企、央企行业的求职经验,三位目前就职于国央企的院友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职发中心的线上访谈,分享了自己对职业选择、求职经验和日常工作的体会。 G姓学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毕业生,现任职于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Y姓学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毕业生,现任职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Y姓学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毕业生,现任职于中央能源企业国际业务子公司 Q:职业选择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件相当迷茫的事情,我们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从事什么工作,也难以在不同机会之间做出抉择,请问各位学长学姐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求职季的经验吗? Y学姐:从我个人来讲,在求职过程中也是面临了一些跟大家一样的问题。从三年前开始,整个就业环境、就业市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供需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当时我也是做了很多尝试,包括私企到事业单位、国企的招聘以及政府机关的选调。以我的经验讲,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主动去选择要从事什么工作,而是有很多主客观因素决定了自身的命运,在这个大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再去谈个人的选择和努力。而谈到个人选择时,我们可能需要思考自己的性格、专业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比方说,国企和市场化机构的区别很大,看似国企是一个企业,但其实它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用政府机关的方式在运营,这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到你日常的工作节奏,工作方式还有工作氛围等等。 G学姐:结合我的经历看,大家在求职的时候多多少少会面临相似的问题,首先,因为我们的专业是与国际政治相关的,那么求职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要考虑这个专业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由于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我们可能会去不同的岗位尝试,这就导致需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要兼顾到,然后也面临着时间上的权衡,很多就业岗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间上都会有一些冲突;另一方面就是精神层面的压力,包括没有收到心仪岗位的offer,以及备考过程中承受的负面情绪等,我觉得这些都是大家以后在求职期可能面临的问题,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Y学长:求职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差不多,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基于自己的专业找工作,所以可能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临到就业季的时候就会思考所学的专业到底能做些什么。对咱们专业来说,可能传统意义上的择业路径要么是读博深造,要么是选调或者考公,还有另外一些同学可能去做些跟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比如一些前辈去了互联网企业、传媒机构、教培等。然而,通过一些跟外国同学交流以及国外课程学习的经历,我对国际关系专业及就业选择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理解,其实国外的国际关系专业会开设一些公共政策相关的课程,在东大期间我就上过类似的课程,其实你会发现,国际关系跟一些国际产业或业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给我在求职的时候开拓了不少的思路。 Q:广义上看,公务员、国企、事业编都属于泛体制内的工作,一般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将这些选择同时纳入考虑,不知道从各位学长学姐的视角看,国企央企或其他的一些事业单位与公务员部门有什么样的异同,它的优劣势又在哪里? G学姐:对一个偏人文社科类的岗位而言,可能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在国企从事的工作性质其实没有相差特别大,通常来说,我们可能从事的一些案头工作会比较多,不管是研究性质的报告还是文稿撰写或者党建、宣传等,相似性还是挺大的。在差异性上,我觉得一方面是待遇和收入这一很客观的因素,相对于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来说,企业因为它的市场化机制,收入会高一些,从主观来看的话,它们工作出发的角度不同,公务员比如说在部委的工作是自上而下的,需要你考虑得更加宏观,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但如果你是在一个企业的话,身处这个行业之中,就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Y学姐:和一些泛体制的同行交流下来,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体制内工作变得越来越忙,大家的忙碌都是一样的,都在加班加点地“卷”。在都很“卷”的前提下,可能央企会更“卷”一些,因为它必定要产生经济效益。对于央企来讲,它年初就要定计划,要完成各项指标,包括经济上的、政治上的、社会上的等等,因为有指标,所以就要有考核,因为有考核,所以格外的“卷”。如果谈成长的话,我个人认为大一点的央企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央企跟央企之间差别真的是非常非常之大,有时候比央企跟私企之间差别还要大,如果你去管理规范的央企,基本上晋升还是能得到保障的,就是按部就班,跟公务员差别不会太大,但是普遍来讲你的职业瓶颈会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到来,就是在科级升处级,由底层员工到中层员工的节点上会面临比较大的工作压力,总体而言,如果你在大一点的管理规范的国企,基本上正常的职业晋升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跟公务员的晋升不会差很多,基本上是保持同频的;而在薪酬方面,相比于公务员,在国企工作可支配收入会稍多一点。 Q:及时掌握必要的就业讯息对我们成功求职必不可少,请问学长学姐在求职期间是如何获取与就业有关的信息的?有哪些具体的渠道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精确找到自己所需的讯息? Y学姐:有一个信息汇总的平台,叫国聘,基本上前九十几家的央企实习、校招、社招的信息都会在上面发布,所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当然我建议大家还是要精准的去找,在提前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领域,什么赛道之后,关注对方的官网。如有消息的话,它们会第一时间在官网发布。 G学姐:我在就业季主要关注的就是学校的就业中心网站,还有未名BBS。我工作之后,发现很多国企、央企,特别是央企,会有一个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主要是在国资委的一个公众号上,叫国资小新,我觉得有这方面倾向的同学都可以去关注一下,此外还有国聘网,这是央企国投下属的一个网站,也是专门发布一些相关信息。再有就是各个单位的官网公众号,除了它本身的公众号之外,它还会有一个公众的就业平台,这些都可以关注。 Q:求职竞争压力如此之大,您是如何脱颖而出的?您是如何准备笔试和面试的?有什么经验和秘诀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吗? G学姐:笔试的话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相通的申论和形势与政策,国有企业、中央企业也会考这些内容,除此之外,国企央企也会根据自身的业务进行命题。以我所在的单位为例,它就会和国有资本的运营结合,或者是跟国资国企改革一些大的政策结合出一些题目。面试的话,其实跟公务员考试也是有相通之处的,首先就是要训练自己的逻辑表达能力,然后要训练自己快速反应的能力,心态也很重要,一定不能过于紧张,还是要敢说多说。在平时准备的过程中不能只打腹稿,一定要多说出来,尽可能的去尝试表达自己。 Y学姐:我觉得大家首先在面试的时候要当一个外向的人,即便你很内向,你也要积极地表现自己,一定要有自信。然后,我建议大家在面试之前还是要做一些功课,特别是这个企业最近有没有什么新的举措,等等。央企的笔试,我觉得总的来讲还是没有政府机关的难,这个还是得益于平时自己的积累。因为咱们专业的日常学习就与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论述题方面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优势。此外,在准备笔试的时候刷一些市面上的公务员考试题目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基本的客观题跟申论只要做好了,其实应对央企的考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 Q:您日常的工作氛围和状态是什么样的?真实的工作和您之前想象与了解到的是否有差距?面临哪些挑战呢? Y学姐:真实工作跟自己的预期差距还是蛮大的,首先,作为一名北大的学生和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是天壤之别的。毕业之后,我曾有一段时间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自我怀疑状态,回想起过去在校园的时光,虽然也面临着各种压力,但和现在的工作压力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大家要明白,学生和员工这两个身份是有差距的。我认为,初入体制内的最大挑战在于你作为一名职场新人,无法掌控的事情很多,但又要承担超越个人职权的责任,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困难,可能会劝退很多人,我身边有一些人会因为这个问题选择离职。我也经历过类似的思想上的艰难期,后来是通过一些自我调试才得以改善,我的解决办法是:尽人事听天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然后不要期待这个事情要立刻得到一个圆满性的解决。 G学姐:我现在主要从事综合性文稿起草的工作,对于不同的工作节点,繁忙程度会不太一样,但整体上还是呈现出一个比较有规律的工作状态。我个人觉得是好于之前对工作的预期的,这可能跟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的氛围有关系,一是我现在共事的领导和同事都比较友善,因为我之前以为在企业的工作氛围会比较偏严肃一些,但现在发现严肃之外还是挺活泼的。另外,我觉得国企还是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很宽广的平台和一个比较高、比较好的视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它是好于预期的。日常工作中的挑战其实也跟我们的专业相关,以我所在的单位和所从事的工作为例,单位有很多金融类的业务需要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一些具体的证券、基金等业务知识。这是我们专业比较欠缺的,很难短时间弥补这方面跟其他人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之外自己去用功学习。 Q:最后一个问题,针对您的求职经历和工作体验,您认为同学们在求学阶段可以做哪些准备、尝试和规划? G学姐:我的建议是,学弟学妹们要尽快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对研究生同学来说,找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尽快地确定下来目标;对于本科生,我觉得大家在校园生活之外,还是要多尝试、多体验,不尝试就无法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目标之后就要提早准备,如果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参与实习和实践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它们去提升自己工作上的实战能力。 Y学长:我真的蛮希望大家在求学阶段,不要太标准化地去安排自己的经历。其实我之前在公司也做过一段时间的人事工作,参与过公司的招聘。拿到求职者的简历后有一种感觉,就是大家真的都好优秀,尤其是那些硬性的条件,比如绩点、语言成绩,或者交换背景、实习经历。但是大家的简历高度一致,就像流水线作业。当然,成绩和实习经历很重要,但是也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在铺在这上面。我工作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读书的时间真的很宝贵,当你迈入职场后,你真的很难沉下心去补充自己很想去学习的东西。我还是觉得大家应该抓住一切时间去好好沉淀,尽可能地去研究和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它们看似和你未来的工作没有特别直接的联系,但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刻产生作用。我现在发现,过去自己觉得没有用或者不想去花时间积累和沉淀的东西都变成了自己的一个短板,所以我真的建议大家在学校还是要沉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书,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地领域和方向,千万不要盲目地为了卷而卷,还是要保持定力,做一些比较扎实的积累。 |
上一篇:【广州招聘】海珠区滨江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所招聘消杀员
上一篇:男女皆可报名,广元市公安局招聘25名辅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