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1 23:38:45
![]() 三.就业政策 (一)支持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吸纳 今年会议强调,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夯实稳就业基础。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吸纳,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青年就业向制造业回流,是发达经济体的普遍现象。2020年以来,汽车制造、医药制剂和化学制品等中高端制造业,成为发达国家吸纳青年就业的新增长点。 “制造业呈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就业类型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拥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青年需求上升较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卓贤说。 麦可思研究院2023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制造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增多。2022届在制造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达到22.2%,高职毕业生比例达到25.0%,分别较2018届提高了4.2个、3.9个百分点。 (二)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 近日印发的教育部通知指出,各地要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资源,稳定并适度扩大招录高校毕业生规模。 截至目前,2024年度公务员国考计划招录3.95万余人,比上年增加6.63%。已经发布公告的省考中,山东省计划招录1.05万余人,比上年大幅增加28.03%。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统筹推动尽早安排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考和各类升学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进程,为高校毕业生求职留出充足时间。 基层就业空间要继续大力挖掘。通知提出了深入挖掘的几个方向: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 (三) 教育部发布举措 《通知》强调,大力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两个100”要求,提升访企拓岗工作实效。推进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信息。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深入开展“24365携手促就业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全国就指委和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分行业分区域就业市场建设。加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招聘推介力度,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 《通知》明确,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尽早安排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考和各类升学、职业资格考试,为毕业生争取更多求职时间。大力挖掘基层就业空间,继续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拓展实施“城乡社区专项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鼓励各地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畅通入伍绿色通道,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通知》要求,推进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把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加强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修订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遴选打造一批优秀就业指导课程和教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办好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强化就业实习实践,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获取就业机会。积极营造平等就业环境,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一对一”提供精准就业帮扶。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推进对口开展就业帮扶援助。 ![]() 四.应对措施 (一)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你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增加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参加实际科研项目的研究与设计,这不仅可以帮助你提升专业技能,还能让你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工作环境。 (二)提高求职技巧 大学生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可以通过参加招聘会、模拟面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求职技巧。 (三)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应该尽早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增强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文艺比赛等方式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和变化,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相信自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还应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排版:关晓静 审核:于尧老师 康兵老师 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