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 | 二月二,龙抬头 ,不光是剃头

发布时间:2024-03-11 16:21:32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农历二月初二,阳气回升,大地解冻,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运移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苍龙,祈甘霖,保丰收。

敦煌研究院日前披露一批敦煌壁画,揭秘中国古代“二月二龙抬头”不光是去剃头,更多的是寄托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榆林窟第10窟-龙-西夏

按照《尔雅》的最早命名,农历二月称“如月”,“如”是“随”,按天地意志,“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进入“如月”的第一天,先要过“中和节”。中和是指天地万物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


莫高窟第245窟-藻井-回鹘

龙抬头又叫“龙头节”。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以前,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这样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龙不抬头,天不下雨


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图-盛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画面上部,乌云迷漫,时雨霏霏,正是一幅雨中耕作的场景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莫高窟第290窟-牛耕图-北周


榆林窟第25窟-牛耕图-中唐

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水增多,春耕由南到北逐渐开始。

为了让“龙”顺利地“抬头”,这天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要停止针线活,免得“伤了龙目”;二月二龙抬头洗衣,恐怕“伤了龙皮”。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支起来,据说是为了不要影响了“龙抬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榆林窟第16窟-剃度-五代

所谓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理发,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莫高窟第79窟-顶盘童子-盛唐


榆林窟第29窟-供养童子-西夏

看看古代孩童们的发型吧,今天也很呆萌呐。那么今天您剪个什么样的发型呢,以上两图作参考吧!

开笔启蒙


莫高窟第468窟-学堂-中唐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敦煌自古就重视对儿童的教育,从北朝五凉时期便有设立学校的文字记载,隋唐两代,朝廷推行科举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读书成为风尚。唐宋时期,敦煌设州学、县学及医学,这种是官办学堂;寺院还设寺学及专门从事研究佛法义理的义学,儿童从小便可入上述学校受读。图中,助教正在执行对学郎的体罚,一个幼稚的学郎站在学堂的院中,当着同窗的面被助教用鞭子抽打。这个发生在学堂里的插曲,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学堂生活和封建教育制度。

迎春纳吉,吃!

莫高窟第236窟-斋僧食品-中唐

莫高窟第159窟-斋僧食品-中唐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大龙、耕牛、壮汉、熊孩子、西部美食……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可不光是去剃个头这么简单,它更多得是寄托了古代先民们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时代在演进,习俗在不断变化,但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不变的应是各种习俗中所蕴含的精神情感。

祝愿:团圆、祥和、平安、喜庆。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艺术 |交流| 推广 | 收藏

T:18193736860

E:1414766223@qq.com

合作微信:xdms8866

上一篇:广州市天河区审计局招聘信息

上一篇:沂山大嫂家政招聘简章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