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0 21:28:23
![]() 文:6400 图:85 辽阔的西北腹地, 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苍茫辽阔的戈壁、 淳朴厚重的黄土高原、 广袤无垠的草原、 洁白莹润的冰川。 一条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长廊 “河西走廊”将中原与西域连接在一起, 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咽喉。 在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的公元前121年, 河西之战是少年战神“霍去病” 事业的巅峰之战, 率领一万名精锐战士 彻底击溃匈奴的政权势力, 游牧在河西走廊地区的 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投降了汉朝。 汉武帝于 公元前121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 公元前111年设立”张掖郡“ 公元前88年设立”敦煌郡“ 它们就是沙漠旱海前沿的“经济特区”。 霍去病所攻下的这四座城池, 两千多年从未更名, 一直沿用至今。 ![]() 讲真, 曾多次前往甘肃自驾旅行, 但这一次旅途驾驶深蓝s7穿越“河西走廊”, 的确有太多难忘的经历。 它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黄金通道, 更是见证了 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 ![]() 车队已进入甘肃, 途径天水市麦积山、兰州, 正式进入河西走廊的武威市 (前往了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 三代人何以将沙漠变绿洲, 这块缺失的内容将在小红书上补充)、 最终抵达张掖山丹军马场。 线路 张掖-嘉峪关-酒泉-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莫高窟 张掖七彩丹霞?彩丘?傻傻分不清! ![]() 张掖以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而得名,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祁连山北麓。 古时候称作“甘州”, 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 被誉为河西走廊上“鱼米之乡”。 古人有诗云: 不望祁连山顶雪, 错把张掖当江南。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张掖, “七彩丹霞”以其独特的色彩而闻名于世, 吸引着全世界无数游客。 ![]() 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 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 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 色彩斑斓的色调、 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 形成一个彩色童话世界。 对于“七彩丹霞”认知的转折点发生了变化, 在抵达张掖之前, 查阅了张掖“生物多样性”及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方面相关资料, 过去对于丹霞地貌的认知, 是傻傻分不清还是被照骗了? 殊不知, 大家都被带歪了! 在这里, 我郑重地提醒大家: 这不是丹霞地貌,这是彩色丘陵! 滑动查看更多 张掖彩色丘陵 张掖的七彩丹霞严格意义上是“彩丘地貌”, 这样的景观并为此独有, 我国新疆北端阿勒泰地区布 尔泾县境内的五彩滩 新疆吉木萨尔五彩湾 以及 南北周迷路的Vinicunca 也发现了相似的地质现象。 张掖的冰沟丹霞则是严格的丹霞地貌, 与张掖彩丘这两种地貌是近亲, 都诞生于红层中。 ![]() 这里的丘陵为什么会呈现不同色彩呢? 这与岩层中所含的矿物成分有关, 主要取决于沉积岩形成时的气候干湿条件。 如果当时处于干旱环境, 就会以氧化作用为主, 含铁矿物形成红色的 赤铁矿 (含铁离子Fe3+)为主; 如果处于潮湿环境, 就会以还原作用为主, 含铁矿物则形成针铁矿 (含离子Fe2+)。 所以, 岩石的不同颜色恰恰反映了 成岩时期的地质环境。 滑动查看更多 张掖彩色丘陵 张掖彩色丘陵堪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 但它历经沧桑保存至今, 岩体表层非常酥软, 像一位身体虚弱、 风烛残年的老人, 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它背后的故事。 令人痛心的是, 近些年有些游客踩踏、 挖掘张掖彩色丘陵的短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就连知名旅行博主 “冒险雷探长”在一期节目中为博眼球, 带着一位乌克兰女孩进入 靖边龙洲丹霞地貌区肆意踩踏, 被践踏的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 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所组成, 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曾有地质专家表示, 一个脚印需要60年才能恢复。 ![]() ![]() 关于彩色丘陵和丹霞地貌, 学术界也曾长期争论, 媒体的宣传也有误导的倾向。 一次旅行, 可以有多种意义。 学会做一名负责人的旅行者非常重要, 出行前应先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及人文背景, 掌握基本的户外知识, 才能更好的去 ,无论怎样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也好, 都要加强正确引导及科普。 初来乍到 多多关照 ![]() 平日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会提到 “请多多关照”这句话, 岂不知这“关照”二字出自于 古代出入嘉峪关驻守官员所签发的“护照”, “嘉峪关关照”中的 前一个“关”指的是“关塞”, 后一个“关”指的是“公文”, 兼有贯穿之意, “照”是凭证, 组合起来就是“出入嘉峪关的通行证”。 ![]() ![]() 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是明代长城沿线修筑最早、 规模最为壮观、 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被19世纪西方著名的探险家斯坦因称作 “东方最完美的军事古堡” 然而, 这样一座布局严密、 壁垒森严的军事关隘同样也是 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 中西往来的国门。 ![]() ![]() ![]() 要说近些年嘉峪关因 长髯“关长”走红出圈, 他所扮演的是明朝时期嘉峪关 最高军事长官游击将军, 俗称“关长”。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古人经过嘉峪关时, 守关的官员会核验过关者的身份, 并为其颁发相应的通行凭证, 就是所谓的“关照”。 随着历史的发展, 古代的“关照”早已经被 现在的“护照”所取代, 而“关照”一词的含义也发生了本质变化。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惧, 宁愿在狂风烈日下等候几十分钟, 只为听“关长”宣告自己“合法通关”。 因需继续赶路, 未能等到“关长”亲自颁发一本“关照”, 只能下次再会了。 ![]() 滑动查看更多 嘉峪关城墙细节 嘉峪关市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迄今依旧保存完好, 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由内城、外城、罗城、翁城、城壕 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 全长60km 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 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 组成重叠并守之势, 形成五里一燧, 十里一墩, 三十里一堡, 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 站在雄关上一览无余, 面向西看关外, 茫茫戈壁。 远处的祁连山沐浴着朝阳的霞光, 映入眼帘, 祁连山脊的茫茫白雪依然如梦境一般。 酒泉千万瓦级风电基地 ![]() 在酒泉我们见证了目前 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 这里也是我国第一个千万瓦级风电基地。 中国是世界上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风能储量达到世界第一, 发展潜力巨大。 风能资源有效利用, 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安全问题, 减少能源进口, 且有效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压力。 ![]() ![]() 电是比较特殊的物质, 生产好了可以堆存到库房, 随时取用。 专家分析称, 电只要被生产出来, 就必须并入电网及时使用。 但同时受用户四季、 昼夜不同时段的差异化用电需求, 往往“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发电, 需要配套水电或火电进行“调峰”, 使其实现全天候供电保障。 ![]() ![]() ![]() 千万瓦级风电场实时监测平台 调度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这里能监测到每一台风电机组的实时数据“ 大到每个风电场、小到每台风机的运行状态 都能在我们的电脑上显示”。 ![]() 休息时, 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我们车旁围观, 各上了两台车体验了下, 他们面对如此高配的国产车感到惊愕, 尤其是问道长安这两款车增程技术优势的时候, 毕竟对于他们高技术的人而言 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现实的问题。 向他们介绍, “超级增程”的技术特点, 可油可电,强劲的动力且超低的使用油耗。 他们都惊了, 想立马回去淘汰换一辆。 纯电汽车弯道超车是大趋势, 但我认为更具性价比, 还是增程式汽车才是当下我们最优的选择。 ![]() 酒泉千万瓦级新能源基地 作为我国风电发展的先行, 积累了许多成功与失败的教训, 支撑“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行则将至。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 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 和旅游的热情高涨, 敦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狂潮, 吸引着全世界无数游客 前来观赏奇特的艺术魅力, 一提到敦煌肯定最先想到的 就是“莫高窟”那美轮美奂的飞天壁画、 大漠“阳关”…… 然而我们进入敦煌第一站 选择了被众多达人所种草的“鸣沙山月牙泉”, 究竟做了什么引众多驴友们疯狂“种草”, 就让我们进入鸣沙山腹地一探究竟。 ![]() ![]() ![]() 这里的流沙山沙丘迤逦绵延, 给人一种纯净、浩大的感觉。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骆驼, 形成了一股壮观的“骆驼大军”, 穿越漫天黄沙, 来到月牙泉畔, 感受大漠中的浪漫和神秘, 仿佛置身古代的丝绸之路时期。 也有人乘坐直升机或动力三角翼, 从上帝视角俯瞰众生。 ![]() 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曾是中西方文明交融的重要场所, 汇聚了 中国、古印度、古希腊、中亚文明, 正因为如此敦煌成为了 历史上西域公主的聚集地, 无数美丽的公主们来到这里, 与中国的皇室建立家族联姻。 沙丘身现众多西域公主, 等待古装摄影师为其记录下最珍贵的一刻。 ![]() 然而在这样繁华景象的背后, 滋生出“堵骆驼”、 骆驼集体“罢工”, 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 转角处, 一簇沙土包裹的绿树灌木, 兀然矗立着一片古典楼阁建筑群, 这便是月牙泉畔的标志性建筑 “明月阁” 月牙泉南岸的仿唐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代, 借鉴并采用敦煌壁画中的 回廊环绕楼阁的手法, 古拙却不失灵动。 ![]() 无论山丘还是栈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沙丘上布满的人群, 大部分都是在等待夜幕降临后的狂欢。 景区公共卫生间少之甚少, 可想而知当夜幕降临后凌乱的应急画面, 一阵大风刮过, 那味儿没谁了。 滑动查看更多 鸣沙山月牙泉 最为震撼的场景出现在夜景的沙丘之上, 上万人的星空演唱会, 空前的魔幻, 真的太燃了。 头顶星空、人头攒动, 一首首熟悉的歌曲 《忽然的自我》 《光辉岁月》 点燃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万人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响彻整个沙漠。 ![]() 总的来说, 鸣沙人月牙泉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 漫步在月牙泉边的沙丘, 聆听那份神奇的鸣响, 感受风沙的声音传递的自然之音, 用心去感受这片沙漠中的宁静与壮美。 戈壁滩上种太阳 ![]() 在距离我们遥远的大西北无人荒漠之上, 有一处由1.2万面镜子和20000吨熔盐组成的, 中国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正在投入使用。 它不仅年发电量高达3.9亿度, 还是亚洲第一、 世界第三座熔盐塔式发电站, 这座电站的建设标志着 中国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又一大突破。 ![]() ![]() ![]() 它们通过聚能吸热, 储能换热的方式, 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换为 热能再转换为电能, 而这些镜子也有专业名称叫 “定日镜” 顾名思义, 这些镜子的特点就是能在白天的时候, 将阳光定在吸热塔上。 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 盐堆的热量仍然会很高。 于是开始放热加热一旁的储水装置, 使其变成水蒸气带动电机的运转, 水蒸气再通过另一堆温度较低的 盐堆重新冷凝成水, 回流到储水装置中。 ![]() 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正是因为同时存在 熔盐集热塔和定日镜两个装置, 它们之间相互配合, 无缝衔接, 这才有了24小时循环工作的发电站。 而定日镜在白天也会使得 集热塔的热量稳定保持在565摄氏度左右, 集热塔中的热量传递管 再将热量传递给储水装置, 产生的水蒸汽就会推动电动机的运转。 ![]() ![]() 车队进入敦煌正值一年之中最酷热的季节, 连续多日敦煌气象台发布高温 橙色预警40℃左右, 深蓝s7中控仪表测温显示为43℃。 因早晚温差之大, 胎压会随着温度及气压等影响 会有些参数上的变化, 大伙儿似乎有些担心, 但这一路未出现因过热所产生的任何车辆故障, 晚上胎压又重回正常值。 ![]() ![]() 在荒芜的大西北修建如此 一座高科技发电站, 他能带来的价值远远超乎我们想象。 该发电站产生供千家万户使用的清洁能源, 以目前的发电量来看, 该发电站一年所产生的热量, 能够满足2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它较之于传统的火力发电, 不会有任何生产能量时的碳排放,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这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同时这座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 发电站为敦煌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电能, 让这座丝绸之路的东方明珠 重新闪耀起了耀眼的光芒 …… 逐梦敦煌 ![]() 怀着对敦煌的憧憬与神往, 追寻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我们终于见到被誉为 “西域明珠”的莫高窟 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 这里的每一寸大漠, 都流淌着历史的沧桑, 而莫高窟更是灵魂所在, 莫高窟开凿于公元366年, 距今已有1658年的历史, 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 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 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 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 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 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 正常票: 238元 含8个洞窟游览 必看4个洞窟外 (17号藏经楼、96号九层楼大佛、148涅槃卧佛) 其余随机+随队详细讲解+数字电影+往返大巴 应急票: 100元含4个洞窟游览 (96号、148号、130号、100号洞窟)+往返大巴 特窟票: 150-200元,游览20分钟/窟,现场购票。 ⚠️ 但需要注意的是 因洞窟面积、文物保护、研究等原因, 不适合接待过多游客, 当然壁画及雕塑会更精美, 如家中有矿可以直接买应急票 参观完后直接现场买特窟票, 说不定还能蹭到正常票窟。 具体开放情况可以在 景区官网查询或者咨询工作人员。 ![]() 由于洞窟内光线较暗, 为了保护文物, 请勿在洞窟内拍照录像或使用闪光灯。 “禁止拍照” 并不是因为文化瑰宝不宜外穿, 或是使用闪光灯对壁画 产生化学反应导致壁画褪色损坏, 而是因为游客众多, 拍照停留可能会造成秩序混乱, 最主要因长时间在洞窟内停留产生的 二氧化碳、湿度、温度变化 会加剧石窟“衰退”。 如真对此有研究, 及还没看过瘾的铁磁们, 直接移步至“数字敦煌”官网尽情欣赏。 ![]() ![]() 从濒临湮没到容颜“依旧”, 抹去半个世纪的风沙, 莫高窟从岌岌可危的残壁危崖 逐渐重新寻回生命的光彩。 通过大泉河一号桥, 就会看到这座飞檐翘角、 红柱绿瓦的古代建筑牌坊, 牌坊虽不高大巍峨, 但形象庄重大方, 牌坊的匾额东面上有 “石室宝藏” 四个大字, 西面则是 “三危揽胜” 的题字,十分显著。 ![]() ![]() ![]() 莫高窟第96窟 莫高窟第96窟 建于初唐。 此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 依靠山崖而建,气势恢宏。 从远处观看, 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 俗称九层楼, 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 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 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 在唐代时称为“北大像”。 又称“大佛殿”。 这个窟的开凿与武则天的 政治企图有直接关系。 因武则天想当皇帝, 为此做了很多宣传, 造佛经、修佛寺, 这个窟就是那段时期造的。 ![]()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 120年前的一个清朝道士, 偶然间发现千年秘密, 使敦煌莫高窟闻名于世, 但在错误时期错误的发现, 也让瑰宝从此流离失所, 因此后人对他褒贬不一, 他就是王道士 (王圆箓 约1850~1931) 关于这件事情, 莫高窟官网也早就有了定论,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王道士的功是大于过。 想他王道士, 一介道士, 守护了佛教圣地, 即便有过错, 谁又会真的怪罪于他呢。 滑动查看更多 莫高窟建筑细节 几百个洞窟有序无序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这些石窟或大或小, 或深或浅, 宛如一座座神秘的古堡, 让人对古人的智慧与毅力深感敬佩。 ![]() ![]() 第323洞窟 来自网络 莫高窟第323窟 是初唐时期开凿的代表洞窟之一 北壁的 《张骞出使西域图》, 讲述霍去病攻打匈奴胜利后 获得两个“祭天金人”, 汉武帝建造“甘泉宫”供奉, 但不知金人名号, 故派张骞赴西域问金人名号。 画面中汉武帝骑在马上, 群臣持伞盖相随与张骞告别。 这幅画虽有牵强附会之说, 但张骞出使西域, 开通丝绸之路,功不可没。 这幅画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 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 第196窟 第196窟 建于晚唐, 根据窟内题记, 此窟由何法师创建于 唐景福年间(892~893)。 按照介绍, 前室的木构窟檐是莫高窟现存 唯一的唐代木构建筑, 主室为殿堂式窟形。 现在看到的木构窟檐为重修的, 屋顶原来应该是翘起的飞檐。 此窟檐顶已坍, 但梁枋栱柱尚存唐构, 可以算作全国六唐构之一, 弥足珍贵。 滑动查看更多 莫高窟建筑细节 多如今的莫高窟, 四周五彩纷呈的壁画, 窟中高大佛像, 身在其中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和文化艺术的传承, 更感动于信仰的力量。 ![]() 已走过1650余年的莫高 窟依然熠熠生辉,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 保护者们的智慧与汗水、 情怀与信念。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莫高窟“容颜”不老。 文化自信, 因敦煌更加浓烈 …… ![]() ![]() 一条河西走廊, 半部华夏史, 如有更深的兴趣, 向各位铁磁安利一部 纪录片《河西走廊》 它的历史感很足, 且让人对这片辽阔的疆土的形成 与发展会有更清晰的概念。 遗憾是旅途的调味品, 而满足则是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有机会带娃一同前往河西走廊, 再次深度体验其自然之美、 悠久的历史文化。 经历千百年沧桑的河西走廊 在岁月变迁中历久弥新 这里的确有太多地方吸引着我, 驾驶着深蓝s7随车队 我们继续前行, 期待下次再见, “河西走廊” ...... 「丝路辙记 」 持续三个月 带您做历史的见证者 …… 咱还可以在以下平台相见 辙记 头条号|微信公众号|车家号 莫之兄 B站|抖音|微博|知乎|小红书 本期内容中的图片版权归“辙记“所有 对图片感兴趣的铁磁儿 咱评论区交流 若想将图片用于其他 请于邮件联系 do_justdoit@163.com 图片碰瓷者必诛 ![]() 关注「辙记」 您将有机会受邀 开启接下来的ZJI极客体验之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