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3 23:34:41
*本文包含广告营销信息 ![]() 本文收藏+转发价值 ☆☆☆☆ 每日一练 科目一(1-4) 1.孙老师常在表扬或批评学生时说:“你做得不错!要是像XX同学一样,可就惨啦!”“千万不要像XX同学一样!”“你就不能像XXX同学一样表现好点吗?”老师的做法( )。 A.正确,能够培养学生谦逊品质 B.正确,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自己 C.不正确,会伤害被比较的学生 D.不正确,应只与优秀学生比较 2.学校安排王老师外出培训学习,他说:“我都五十多岁了,教学也完全没问题,还参加什么培训?把机会给年轻人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需要参加培训 B.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C.培训年轻教师可发挥培训资源最大效用 D.培训任务过多加重了王教师的工作负担 3.对教师“廉洁从教”要求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不在学生面前抱怨自己的薪酬 B.不收取学生及家长的任何礼物 C.校外兼职不得影响本职工作 D.不贪占公共和他人钱物 4. 材料: 预备铃已响,很多同学仍三五成群在教室里说着、笑着、吃着、闹着,嘈杂无章,一片混乱。班主任毕老师气不打一处来,使劲把教材往地上一摔,大声训斥道:“孙涛,你这个班长能不能管点事?当不了班长,就别当啊!”孙涛一脸委屈,一言不发。下课后,孙涛的辞职信就放在了毕老师的办公桌上,他辞职的理由是当班长影响学习。毕老师想:“这不是故意拆我的台吗?”他不由得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跑到教室,宣布罢免孙涛的班长职务。平静下来以后,毕老师意识到罢免孙涛的做法很不妥当。 第二天,毕老师找孙涛进行了一次长谈。毕老师首先表达了歉意,接着给孙涛讲了上一届班长学习和班级工作相互促进的故事。讲着讲着,毕老师发现孙涛已沉浸在故事中,便心平气和地说:“你想想,为什么他能学习和班级工作双丰收?”孙涛说:“他把当班长变成学习的动力了。”毕老师点头赞成道:“只要你努力认真地做,就一定能做好!”孙涛答应重新当班长。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毕老师的教育行为。 科目二(5-10) 5.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6. 小学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强制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7. ( )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8.在学习中,有的同学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试不及格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多重趋避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趋冲突 D.双避冲突 9. 小雯是一个行为孤僻且多愁善感的人,那么小雯所属的气质类型最可能为(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10. 材料一:初中生王刚,对学习有时非常热情,他感兴趣的书,一口气非把它读完不可,对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理解得很快,但有不求甚解的倾向。教师提问时,不等老师把问题说完,他就先把手举起。他的脾气很犟,如果他认为某事是正确的,决不放弃自己的意见,只有给他讲清楚道理,说服了他,他的情绪就会很快平静下来,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在工作中很能干,非常出力。同时,他的性子急,对不同意的事,一下子就火冒三丈。 问题: (1)请根据他的行为表现判断其气质类型。 (2)作为教师应如何对其进行教育? (案例分析<中学科目二>)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的老师将学生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没有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同时根据题干的关键词“惨”、“你就不能像……表现好点吗?”等表述体现出教师未能尊重学生人格,易伤害被比较的学生的自尊心。故本题答案选择C。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的义务。根据题干,王老师是老教师,因此认为自己可以不参加培训学习。王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老师要做到终身学习,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义务。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本题答案选B。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因此教师不得在校外进行兼职,故选C选项。 4. 中公教育解析: 【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毕老师的行为既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如贯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也有需要我们借鉴经验教训的方面,如没有真切做到关爱学生。 (1)毕老师前期的行为违反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材料中的毕老师因秩序混乱,直接当众呵斥班长的行为,没有考虑到班长的人格、没有顾及班长的心理感受,没有真正做到关爱学生。 (2)毕老师后期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教书育人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孙涛同学的辞职信,毕老师一开始直接罢免的行为违背了循循善诱,后期反思后结合上一届班长的情况对孙涛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孙涛认识到学习和班级工作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孙涛的全面发展,正是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的表现。 (3)毕老师后期的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的毕老师一开始在处理问题时行为举止未做好示范,但在意识到自己做法不妥当之后,能够严于律己,反思自身的不足,并诚恳地向孙涛同学道歉的行为正是教师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表现。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目二(5-10) 5.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摄影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6.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课外活动的特点包括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过程上的实践性。故选择A选项。 7.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状态分类。情绪的状态分类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 选项A,激情是一种短暂、爆发式、强烈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 选项B,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状态。 选项C,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选项D,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 题干中体现出的是心境的特征,微弱、平静而持久,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选项A,多重趋避冲突又称为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由于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选项B,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选项C,双趋冲突又称为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选项D,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 题干中用功读书和考试不及格是两个目标,都想回避,但只能避免其中之一,所以产生了双避式冲突。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A选项,胆汁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B选项,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C选项,抑郁质的特点是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 D选项,粘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题干中“多愁善感”是抑郁质的典型特征,因而小雯属于抑郁质。故本题答案为C。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材料中描述王刚“脾气很犟、性子急、一下子就火冒三丈”,体现的是胆汁质的气质特点。因此王刚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胆汁质的人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的特点。 (2)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思想,又要避免激怒他们;在着重培养勇于进取、热情的品质时,又要防止任性、粗暴。此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克制能力。 ![]() ![]() 教师招聘每日一练笔试练习题(3.3) 每日一练 1.“为了赢得社会地位”的学习动机属于( )。(单选) ①附属内驱力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③内部动机 ④外部动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某班语文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区分“戌、戍、戊”三个字,教给学生“戌横戍点戊中空”的口诀,学生的记忆效果因此显著提高,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单选) A.精细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调节策略 D.复述策略 3.由内部动机引发的行为是( )。(单选) A.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上课认真听讲 B.为了得到奖学金而勤奋学习 C.为了暑假能跟随父母出去旅游,认真复习功课 D为了解飞机起飞原理,主动的搜集相关书籍和网页 4.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单选)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5.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单选)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6.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如果某类学生选择成功率为50%的任务,那么对他们来讲,可能的情形是( )。(多选) A.避免失败的动机大于获取成就的动机 B.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增强其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愿望 C.对于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会下降 D.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降低其动机 7.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 )。(多选) A.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劝说 D.情绪唤醒 8.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极难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实现的挑战性。( )(判断) 9.由于画画很好,小张在美术社表现很出色,这不属于学习迁移现象。( )(判断) 10.上课的铃声响了,马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大家还记得我们昨天讲的什么课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范进中举》”,老师接着说:“对了!范进中举之后,乐极生悲,并且不知所踪,在今天的作文课上,我们就来写一则《寻人启事》,帮范进的老丈人寻一寻他的贤婿好不好?”课堂顿时沸腾起来,大家大声答应道:“好!”马老师接着补充道:“大家写完之后可以先自行交流欣赏,最后大家一起选出最经典的几篇贴在我们的优秀作文栏中进行展览,加油!”(案例) 请根据上述案例回答: (1)案例中马老师成功激活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哪些基本结构? (2)马老师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3)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在激发学生动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 A选项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包括: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B选项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 C选项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D选项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题干中编歌诀是一种记忆术,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是指人自发地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A、B、C是外部动机。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的理论。相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这会使人们对迁移产生悲观态度。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的分类。水平迁移又叫横向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故此题选C。 6.【答案】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所以此题选BCD。 7.【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成就动机理论。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成功率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而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小张画画好,在美术社得到了施展的空间,没有明显体现出是另一种学习情境,所以不属于学习迁移。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 (1)马老师成功激活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基本结构。学习动机有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①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案例中马老师由昨天的课文《范进中举》入手,从帮范进的老丈人寻一寻他的贤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②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案例中马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协作,并以最后大家一起选出最经典的几篇贴在优秀作文栏中进行展览作为诱因,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期待。 (2)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通过在教学中提出写《寻人启事》有一定难度的课题,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马老师接着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马老师在教学时,根据学习任务《寻人启事》的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由此创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学生写完后马老师先让学生交流,再以选出最经典的几篇贴在优秀作文栏中进行展览作为奖励,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表扬。 (3)①教师要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应:第一,熟悉教材。马老师在学生写作《寻人启事》前先以课文《范进中举》引出话题体现了他非常熟悉教材,对教材的知识结构、组织形式及表述方式等应了如指掌。第二,了解学生。马老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体现了他对学生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动机时应该注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可能回答问题的方式。第三,在教学中,马老师设置的问题新颖有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动机时设置的问题要小而具,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富有启发性。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马老师在教学时,根据学习任务写作《寻人启事》的难度,恰当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些;而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是问题出现时,要尽量心气平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③马老师在学生们写作后先互相交流,再挑选优秀作品表扬,体现了马老师以表扬为主激励学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对不同成绩的学生区别对待,要考虑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 2024教师招聘寒假作业(广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