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Yang/企)IT 团队也扛不住少了一大半

自我 21 年入职以来,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但不夸张地说,我们组自我之后再也没有一个社招的进来。
23 年我内部调岗去了一条发展还可以的新业务线,上周回去之后,才发现原来的IT 团队一整层楼空了一半,原来的部门也只剩下的聊聊十几人(我进来是 43 号员工)
这几年,我这类大Yang 企都扛不住。外面不知是怎样一种腥风血雨。
基本上从 23 年开始,就有第一轮,当时主要是一些边缘的技术人员和运维,这也能理解,毕竟企业也不养闲人。基本上就是到期了不给续签,或者裁掉一些工资不是特别高的,还有外包团队那肯定是直接对半砍。
24 年第二轮一些高级的总监就离开了,因为没有新的业务增量,你的成本又高,没有产出价值,这些人基本都在四十上下,这个时候也不管你是华为来的,腾讯来的,还是 IBM 来的,都一样。然后是为了平衡会走掉一两个中层,高层的话基本就是大换血,能挪的就挪,挪不了的就提前退也是有的。
25 年有一些扛不住的,比如有能力的年轻的,会自谋出路,然后就是团队合并,中层换血,下面的人可能不太会再少了,因为在少没人干活了。
大 YG 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层多,干活的人少,流程长,组织臃肿。另一方面,经过20 年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目前的大部分系统企业也是够用的,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产品和开发。
AI 的出现,目前还没有看到能让企业开启疯狂招人模式的势头,但整体市场在变化。虽然我们也一直在投入和建设,但是人确实越建越少。核心方面我觉得还是居民消费端过于萎靡,传导到企业端。
包括我之前在 to b 类业务目前也走向 b 和 c 结合。然后向数据和大模型靠拢。从其他一些兄弟单位给的反馈,能源电力的 IT 兄弟最稳,然后是一些军工和港口航运有增长,跌的比较惨的还是工程和低端制造业。消费端的话更古不变都有机会,就看谁能在存量市场厮杀了。更多职场信息欢迎关注!
#国企央企 #大厂 #互联网大厂 #国企 #裁员 #转行 #职场 #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