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校园诈骗案例揭秘,让你远离陷阱!



反诈警钟长鸣,守护青春钱包
新学期开始,诈骗分子也将黑手伸向了校园。他们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弱的特点,设计出各种精心包装的骗局。为了帮助大家识别诈骗,保护财产安全,我们整理了近期发生的3个校园诈骗案例,希望能引起你的警惕。
案例一:虚假助学贷款诈骗
近日,桂林市雁山区某高校学生陈某因申请助学贷款加入“学生首贷”QQ群,群内自称“资助中心李老师”的人员询问贷款审批进度后,以“流水不足影响贷款审批”为由,诱导陈某转账4999元至指定账号,并承诺刷流水后全额返还。
当对方再次联系陈某称“流水无效需重新转账”时,陈某察觉异常并报警。
幸运的是,警方通过“非接触式”执法方式,多次联系嫌疑人及其家属,讲解法律后果,最终在24小时内全额追回了被骗钱款。
案例二:兼职刷单诈骗
雨湖区某高校学生小李在多个招聘App上发布求职简历后,一家公司主动联系他,声称工作内容是“线上优质企业推广”,只需完成“给品牌关注、评论、分享”等任务即可获得佣金。
在对方指导下,小李下载了名为“行霁”的App并开始完成关注公众号等简单任务,也顺利收到了小额返利。
但当小李加大投入,一次性转账888元后,对方却以“操作失误”为由拒绝回款,并声称需要继续加大转账金额才能“解锁”账户。
为解决问题,小李被拉入一个群聊,先后转账4000元和9500元,却始终未能拿回资金。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案例三:注销“支付宝学生账户”诈骗
大学生小王接到自称是支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称小王在校期间注册的支付宝学生账户存在风险,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在“客服”的指导下,小王从支付宝借呗中贷款并转到指定“安全账户”,以完成所谓的“资金流水验证”。
转账后“客服”失联,小王不仅没有成功注销账户,还背上了贷款债务。 类似案例在全国多地发生,有学生甚至被骗走7万余元。
防范技巧
1. 警惕陌生联系:不轻信任何自称“老师”、“客服”的陌生来电或信息,遇到要求转账的情况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2. 拒绝预付费用:所有正规兼职都不会要求入职前预先交纳保证金、押金等费用。任何声称“零门槛、高回报”的兼职,都要保持警惕。
3.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谨慎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每一位青年都应当成为反诈战线上的一名卫士,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