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产教融合减养老负担

清晨的太原小店区社区,72 岁的张阿姨刚通过 “晋享养老” 小程序预约了上门护理,不到 1 小时,持有养老护理证的职校毕业生小李就带着理疗包来了。“以前请护工一次要 150 元,现在有了产教融合的服务点,80 元就能搞定,还都是专业培训过的娃娃!” 张阿姨的话,道出了山西社区居家养老的新变化。
为破解 “养老服务贵、专业人才缺” 的难题,山西省去年牵头成立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整合 23 所职校、18 家养老企业和 32 个社区服务中心,走出了 “成本优化 + 人才培育” 的双轨路。在运城,共同体推动职校与社区共建 “实训服务站”,学生实习时为老人提供助浴、康复等基础服务,企业仅需支付补贴性工资,比单独招聘护工成本降低 30%;在大同,共同体统一采购养老耗材,原本社区每月花 2 万元采购的护理床、血糖仪,现在通过集中议价只需 1.2 万元,节省的费用直接让利给老人。
更贴心的是 “定制化降本”。针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需求,共同体开发 “时间银行” 模式:社区老人参与邻里互助可累积服务时长,兑换后续护理服务;职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抵扣学分,既降低老人付费压力,又解决人才实践问题。数据显示,推行半年来,山西参与产教融合服务的社区,老人人均月养老支出从 860 元降至 580 元,专业护理员缺口也减少了 40%。
从 “花钱买服务” 到 “校企共担成本”,山西的探索证明:产教融合不仅能培育专业养老人才,更能通过资源整合、校企协作,把养老服务的 “价格水分” 挤出去。当社区养老站里的职校实习生越来越多,当老人的护理账单越来越薄,这样的 “晋式解决方案”,正在为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成本优化提供新思路。
#山西产教融合养老创新# #社区居家养老成本优化# #晋式养老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