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2 00:23:24
从人与水的关系,透析乡村高龄者的日常生活 电子书:9786269777549\n实体书:9786269777556\n乡村衰落,谁被影响?又具体表现在哪里?我带着这样的疑问,遇见了《留下来的人》。这\n本书让我从日常生活和老人命运的角度,看见了乡村的另一面。\n \n🌊“水”的村庄:生存的起点\n台西村位于浊水溪入海口,地势“风头水尾”。水既是生命的馈赠,也是灾害的源头:土地肥沃,却常遭水患。 村民最初靠耕作与浅海渔业生活,既依赖水,也敬畏水。遇到大水灾,他们会“起童”请神与溪王谈判,每年祭溪祈求平安。 在这个阶段,水与人的关系是互相依存:水养育了村民,也塑造了他们的信仰与日常。\n \n🏞“水”的使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n随着社会发展,村民修堤筑坝,逐渐把“水”纳入治理之中。90年代,台塑六轻进驻云林,中国台湾地区开始大规模调配水资源,集集拦河堰建成,把浊水溪改造为工业用水的来源。 这改变了水的角色:从维系农耕的自然资源,变为支撑工业的战略资源。 结果是农业用水被挤压,土地退化,村民不得不转向工厂或外出打工。水的“工业化”,直接把乡村带入了衰落的轨道。\n \n🏭“水”的子民:迁徙与抉择\n水资源分配的改变,让村民走向三条路:\n年轻人借教育离开,定居城市,不再回村;大多女性进入工厂,成为“女工”,同时肩负家庭照护;部分男性靠体力劳动在城市维持生计,但老去后只能回村。\n留下来的,逐渐只剩下老人。水推动了人口流动,也决定了谁能走、谁必须留下。\n \n🏗“水”的工业化:留守老人与疾病阴影\n工业化带来的水污染,让台西村成为“癌症村”。研究显示,居民患癌风险比周边村落高出2.66倍。(林亭妤, 2017)\n对于老人来说,困境加深:医疗不足;照护缺口,迫使子女聘外籍看护,或依赖村政府的短时服务;离开与留下,成了高龄阶段的二选一。 水不再是庇佑,而是环境风险与社会矛盾的象征。\n \n👵🏻女性与水:跨代的照护\n三代女性——婆婆辈、母亲辈、女儿辈——的生活轨迹,几乎都围绕着“照护”展开。她们守着家、照顾老人,也见证了村庄逐步被工业取代。 最终,她们自己在老年时,又成为需要照护的人。“独自度日”的境遇,并非只是寂寞,而是成为乡村衰落的个体表征。\n \n“水”决定了台西村的农业起点,也决定了它的工业化命运。对老人来说,水的变化意味着:年轻时因水出走,老年时因水受困。乡村衰落,不只是宏观的“人口流出”,更是渗透在每一滴水、每一个老人的一生里。\n#留下来的人 #保护水资源 #我在生活现场写作 #水 |
上一篇:大连长兴岛发布招录S会工作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