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3 12:25:47
唯青基 早上跟同事聊天,才知道今年就业形势很夸张,院长收简历收到手软,92非升即走淘汰下来的,居然都看不上,30大几、40出头的,都嫌弃人家老,吐槽是打算来躺平的。说,在92都拿不到面上,到咱这更指望不上。
水涨船高,学校这两年的招聘直接就是照着青基成功率预设招的。当然也还存在另外一个理论情况,类似黄晓明读博,带资入职。
按青基导向的筛选,就是预估你投简历时的条件,进来后能不能大概率拿到青基。赤裸的说,就是科技扶贫,榨干你和你导师的剩余价值。
首先看论文,不达标的直接pass,论文水平,特别注重中科院1区、基金委list C刊论文以及esi高被引论文,硕博期间,5篇以上的,100%要,因为直接就达标青基申报能中的条件了。
然后,看出身的组,老板有帽子的优先,比如院士,9成概率要,其他的话,双非或2的老板在业界有话语权,要比985的普通博导强。
年龄,青基越来越卷,学校已经不相信大部分博士应届生有能力在3-4年内稳申到青基,所以越年轻越好,直博生成了香馍馍。
我前几年还老蠢蠢欲动,想跳槽,现在看了下原先关注的福建农林,好家伙,都需要CNS好几篇了,这通膨速率快赶上津巴布韦币了,还是老老实实蛰伏吧,能安稳狗到退休就不错了。 |
上一篇:沈阳区转编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