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9 07:53:11
万科之变:一个时代的结束(上) 2025年1月27日,万科发布系列公告,宣布郁亮辞去董事局主席,由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杰接任;祝九胜、朱旭分别辞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秘书。郁亮留任董事,被聘为执行副总裁,祝九胜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朱旭仍在公司工作,但不再担任高管职务。董事会同时聘任李锋、华翠、李刚担任执行副总裁,聘任田均担任董事会秘书,这些新聘高管均来自深圳国资系统,特别是深圳地铁集团。
发布上述人事变动公告的同时,万科亦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虽然公司高级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动时,通过一次性确认业务亏损、资产减值、投资损失、交易损失的方式清洗资产负债表,以达到轻装上阵目的,是常见的操作,但450亿的巨额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出乎市场预料。2023年,万科A的业绩虽然出现大幅下滑,但仍报告了120多亿的盈利。2024年,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行业面临的压力有所缓解,市场预期万科的业绩将有所改善,在这个时候预告巨亏,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万科的巨亏,似乎解释了人事变动和控制权变更的理由。财务报表和业绩预告上不利的数字,显示出万科近些年经营管理战略上可能存在的失误或偏差,而必须有人对此担责。万科在内外交困之下,需要大股东的资源支持以渡过经营困境,缓解流动性压力。深圳国资委负责人表态:“支持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支持的代价是深圳市国资和地铁集团积极行使股东权利,更换高管团队核心成员,深度介入万科的经营管理,掌舵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长期以来,万科在对外信息披露中,均声称自己没有实际控制人。截至2024年9月30日,万科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的持股比例为27.18%。诚然,持股比例超过50%才能完全控制一家公司的经营和财务,但对于股权分散的现代公众公司,实际控制一家企业并不需要达到50%以上的持股比例。“没有实际控人”背后,实际上是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充分的信任关系,而资本市场亦因此而承认万科并非国有企业,而是一家治理规范、市场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现代公众公司。万科管理层变动,表明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信任关系已被打破,大股东已从幕后走向前台,展示出对于公司人事安排的实际控制。在以后的信息披露中,万科是否会明确其实际控制人,进而承认自身的国有企业属性,有待于时间的见证。 |
上一篇:赣州国企!建兴控投!本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