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倒计时,体制内工作不香了吗

发布时间:2024-05-03 08:55:09   

随着过渡期即将结束,养老金并轨成为了热门话题,特别是受到临近退休人士的高度关注,导致申请提前退休的人数大幅增加。然而,年轻群体对此关注度较低,认为此事与自身无关。实际上,此项政策的调整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退休福利。

什么是“养老金并轨”

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自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且与企业职工相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决定》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24年就是过渡期最后一年了。

如无意外,今年会正式完成“并轨”。

为何实施“养老金并轨”

在过去,我国实行的是“双轨制”,即体制内(如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和体制外(如企业职工)分别适用各自的养老保险制度。其中,企业职工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年龄即可领取养老金,其资金主要来自社保基金。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则参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无需个人缴纳费用,每月从工资中强制扣除,退休后可按月领取退休费,退休费通常与退休时的工资水平挂钩,该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

这种基于身份差异的双轨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满。由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许多企业为逃避缴纳义务,未按照实际工资待遇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普遍低于实际待遇,导致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与退休前相差甚远。相反,公务员退休后的待遇与其退休前的工资紧密相连,养老待遇更为稳定,往往高于企业职工。

这之中还牵扯到一个“养老金替代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指标。具体计算方法为:用当年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期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

过去,由于我国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养老金替代率可达到80%-90%,体制内外养老金差距不大,因此“双轨”尚属公平。许多企业退休人员能够领取相当于在职工资80%至90%的退休金。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加剧,养老金替代率大幅下滑,体制外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0%左右,体制内却仍能领取在职工资的90%,养老金待遇差距愈发显著。(数据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假设在退休前工资为1万元,企业职工退休后能拿四千多元养老金,而机关事业的人员能拿八九千元。

双轨制”向“单轨”转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消除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我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现有养老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

如何“并轨”?

针对上述问题,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且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单轨”)。这一改革措施被称为养老金并轨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减轻改革压力,政策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推进,设立了长达10年的过渡期。以2014年为界,至2024年10月为过渡期。在此期间内退休的人群,将根据不同的政策进行管理:

1. “老人老办”:对于2014年10月前已退休的人员,仍沿用“双轨制”,即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金。

2. “新人新办法”:2014年10月后开始工作的人群,将严格遵循新的规定。

3.“中人折中办法” :对于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无法按照"老办法"执行,但由于其社保缴费年限仅包括2014年后的部分,存在"空白"时段。因此,仅仅依靠缴费年限来计算养老金对他们显然不公,故现有政策将此段时间视为缴费年限来计算养老金。

具体退休金额高低实则取决于缴费基数与年限等要素,这正是差异产生之处。究竟能够领取多少退休金,尚需关注政策执行情况。通常来说,公务员体制会按时全额缴纳费用,而企业在经营成本的制约下,往往倾向于降低缴费指数。

养老金并轨后,理论上看,公务员与企业退休待遇已趋于平等,但实际到手待遇可能仍存差异。

—结束—

上一篇:养老金“20连涨”定调!企退、事退及城乡居民,你的养老金能涨多少?

上一篇:

皖ICP备20008326号-9  |   QQ:859242200  |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人力资源产业园  |  电话:13295639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