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和《中共河北省委审计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关于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若干措施》。近期,省厅印发了《河北省审计厅“质量强审”“科技强审”“人才强审”“深化研究型审计”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现编发部分审计机关“人才强审”经验做法,供学习交流。 邯郸:“三推进”提升“人才强审”实效 一是推进人员考核走深走实。将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针对各处室实际,制定考核评价机制,分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以审计队伍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以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强化对政治素质和重点工作任务的考核,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更好履职尽责、担当奉献。 二是推进年轻干部培养走深走实。优选优培优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在业务工作中推荐年轻干部担任项目主审,培养年轻干部沟通协调和敢于揭示问题的能力,尽快使年轻干部独当一面。从严管理年轻干部,经常性、不间断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所思所想,激励年轻干部担当有为、勇于创新、守牢底线。建立传帮带制度,每个审计项目安排业务精通骨干与审计新人进行搭配组合,共同参与、联合开展重点审计项目。强化年轻干部内部横向交流,制定年轻干部业务处室、综合处室之间交流制度,对具有跨处室经历的年轻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在审计机关系统纵向交流,定期将年轻审计干部下派到县(市、区)审计局挂职锻炼,或推荐到审计署、省审计厅以审代训,帮助年轻干部夯实基本功,多岗位锻炼成长。积极选派年轻干部承担巡视巡察、纪检监察、专项检查等上级交办的工作,促使审计干部在工作一线中拓宽视野、锤炼本领、提高素质。 三是推进校地合作走深走实。为进一步拓宽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专业人才培训模式,提升对外交流水平,与南京审计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南京审计大学邯郸审计干部培训基地”“南京审计大学学生实训基地”“南京审计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南京审计大学,通过送教上门、远程视频、组织理论培训专班等形式,组织审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支持南京审计大学选派优秀学生赴邯郸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社会实习、见习和实践,邀请南京审计大学优先向邯郸推荐优秀毕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文字:何洁、李岳) 承德:三举措强化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招贤纳士,多渠道挖掘优秀人才。牢牢把握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干部选用政治立场关、道德品行关、素质能力关。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通过公开遴选、高层次人才选聘等多种方式,广泛吸纳审计专业人才。三年来,全市审计机关累计引进财务、审计、法律、环境工程等专业审计人员79人,干部队伍专业资格趋于合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教学相长,多维度提升综合素质。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交流研讨,引导审计干部强化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抱负和激情。创建“立体式”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学与分散学、线上学与线下学、脱产学与在岗锻炼相结合,围绕政治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两年来累计培训600余人次。发挥审计实务导师“传帮带”作用,持续开展“以审代训”,实现审计报告质量和年轻干部业务能力“双提升”。择优选派34名年轻党员干部参加各级纪委监委巡视巡查,促进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成长。 深稽博考,多角度注重效果导向。贯彻“石上磨事中练”理念,有计划的安排年轻干部承担重要审计项目和重要交办事项,鼓励年轻干部在审计一线磨砺提升。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上优先考虑有成绩、有作为的年轻干部。科学制定绩效评估制度,运用信息化、动态积分管理等手段,全面客观评价审计人员工作成绩。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现机关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文字:焦阳、李冬梅) 邢台:多举措推动实现人才强审目标 一是加大审计力量整合力度。强化全市审计机关“一盘棋”管理模式,打破县区地域、科室界限,根据审计项目需要和审计人员专业特长组建审计组,统一整合审计力量,灵活应用“上审下”“交叉审”“混合编组”等组织方式,实行重大项目全市统一组织实施,避免重复审计。 二是创新考核机制。修改完善《邢台市审计系统目标实绩考核办法》,围绕审计业务、成果转化、综合工作、机关效能、共性工作5项内容,设置73个细化指标,每季度晾晒“审计干部成绩榜”,考核结果与优秀审计干部评选挂钩,树立以“考”促“干”的鲜明导向,倒逼干部履职担当、奋发有为。 三是提升审计培训实效。根据审计工作所需、审计人员所缺,加强对信息写作、审计报告及专报信息撰写等审计基本功和实用技巧的培训,通过交流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考试测评等方式,提升培训实效,提高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文字:李岳军、贾杨博) 定州:三举措打造本领过硬的审计“特种部队” 一是坚持学考并行,助推理论实践共同提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审计业务知识学习教育,利用网络干部学院、定州干部大讲堂、全省审计系统培训班等平台,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技能考试,提升审计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避免知识结构单一问题,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是实施“以审代训”,培养优秀青年审计干部。积极选派青年审计人员到审计署进行审计干部交流,参加省厅组织的审计项目,推荐审计人员参加巡视巡察工作,到省厅学习大数据审计中的优秀经验与新技术方法,引导审计人员在外出审计、巡视巡察中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通过多领域实战全面提升审计干部的审计业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政策研究能力和案件查处能力。 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夯实审计队伍建设根基。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党组书记、局长传达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全省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带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强化制度意识,增强严格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使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充分发挥审计利剑作用。 曲周:多举措实施人才强审行动 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方式。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公开招录公务员、挑选专业对口转业军人等形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现审计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飞跃。同时全面开发局内计算机人才、土木结构等专业技术人才,大胆培养和使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优秀干部。 二是创新人才培训方式。通过“整章建制+检查考核、集体辅导+个人自学、定期交流+互动讨论”的方式,激发审计人才工作活力。推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嵌入到重大审计项目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实践学习,助推人才成长。 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类相关业务培训,鼓励审计干部积极参加会计、审计和计算机等专业职称资格考试,对取得与审计业务相关专业的学历和资格考试证书的,给予奖励,激发审计人员的学习热情,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文字:贾素敏、李悦晴) 南和:多项措施推进人才强审工作 一是积极引进审计人才。结合南和区审计现状,按照工作需求,与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等部门积极沟通联系,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招录引进青年审计干部,已经引进两名审计专业人才,安排到相应审计岗位。 二是加强审计人才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政治、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赴黄崖洞抗日教育基地接受爱国教育、组织业务人员集中收看审计系统召开的审计业务培训会、单位组织审计人员接受线上线下审计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深审计干部对事关审计政治经济、政策法规、审计知识等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强化审计人才运用。大胆使用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开展审计项目,通过实际审计项目磨练,提高审计干部的审计能力。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厅、市局以“以审代训”等形式参加项目审计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让审计人员迅速成为审计人才,并不断提升审计人才的层次。(文字:张乐) 顺平:坚持人才强审 助力审计质效提升 一是坚持政治导向,提升审计队伍政治素养。坚持“以党建促审计,以审计强党建”,把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建设放在首位,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纪党风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促进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理想信念、营造创优争先氛围。 二是坚持人才导向,夯实审计队伍建设基础。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增下属事业单位审计服务中心,增加了1个行政编制、8个全额事业编制。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招录审计学、会计学、软件工程等专业人才8名。审计干部队伍整体趋近于年轻化,与单位职能趋于对口,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为打造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成果导向,深化审计队伍人才培养。“以老带新”,帮助年轻干部更好适应审计工作岗位,熟悉审计工作细节,促进个人快速成长。“以审代训”,通过年初审计项目安排及巡视巡察、上级专项审计的抽调,积极选派审计人员参与,拓宽审计视野,多领域全面提升审计干部的审计业务能力。“以学促干”,组织业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文字:张然) 曲阳:坚持“多”向发力 打造审计铁军 一是多管齐下,审计队伍建设根基更强。“引”,面对审计人员少、任务重的现状,新调入2名年轻优秀事业编制人员,审计力量得到充实;结合审计项目实际,聘用社会审计机构专业人员参与现场审计,提高项目质量和进度,有效推进了项目顺利实施。“招”,针对编制瓶颈,新招录2名财会专业公益岗和见习岗,注入了审计新活力。“聚”,县委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曲阳县审计人才库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全县人才数据库,凝聚审计人才和力量,为审计监督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多建平台,审计队伍精湛本领更强。不断深化干部“走出去、受教育”覆盖面,为审计干部搭建锻炼学习的平台。选派人员参加省委巡视、县委巡察、县纪委专案调查、省市审计项目,实现省市县审计联动、纪巡审联动,通过多领域实战,全面提升了审计干部综合分析能力、政策研究能力和案件查处能力。 三是多岗锻炼,审计队伍干事活力更强。局党组积极探索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机制,打破股室壁垒,注重打造“老中青”干部梯队,承接“老”的传统、突出“中”的力量、锻炼“青”的能力,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尽量安排“新老”搭配组成审计组,通过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审计业务能手。(文字:许硕) 永清:“三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一是筑好“蓄水池”。围绕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廉政建设等内容,聚焦审计工作热点难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政治理论、审计业务培训,积极鼓励年轻干部参加审计、会计、计算机中级等专业技术职称学习考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培养一批既热爱审计工作又一专多能的青年审计干部。 二是搭建“练功台”。建立“师徒结对”机制,通过“业务骨干带徒弟”培养审计新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优良传统,传授审计经验,分享审计思路,帮助审计新人在审计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积极选送年轻干部参与外派巡察,开拓视野,拓宽审计思路,不断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 三是树立“风向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如臂使指,要如影随形,要如雷贯耳”要求,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锤炼审计干部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激发审计干部守正创新的干事热情,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快”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建设“临空强县 大美永清”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文字:钟辉) 香河:四举措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培养 树好“风向标”。专门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依托“审计课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青年干部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练好“基本功”。围绕理论知识、本职业务、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典型案例等内容,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在此基础上,通过以老带新,由经验丰富的审计干部向年轻干部传授审计经验和方法,让年轻干部迅速进入角色。 铸就“铁肩膀”。以“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为核心标准,借助参加项目现场审计,在一线岗位“蹲苗实践”,进行岗位锻炼,全面提升青年干部的业务能力。 提升“战斗力”。实行“清单式”管理,从政治观念、工作能力、工作出勤、工作业绩、廉洁自律、民主测评六个方面建立清单,对工作过程实时监督,动态掌握青年干部表现,对照机关内部量化考核标准,奖优罚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引导青年干部在“比学赶超”中加快成长。(文字:王海秋) 井陉:外引内培助推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外引”促进人才最优化配置。依托县人才引进项目,针对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对症下药,通过遴选引进专业性人才,结合局机关岗位需要,根据大学生专业及特长,为高校毕业生搭建见习平台。 二是通过“内培”探索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方法。通过举办审计干部上讲台授课、对审计业务知识进行测试、审计新人进修培训、青年干部以审代培学习、新老干部结队组团等方式加快年轻干部实践磨炼和诚挚进步。 三是通过“外引内培”护航审计高质量发展。健全考核机制和评先评优机制,优先考虑有作为、有担当、有成绩的年轻干部,激励他们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加强人才效能机制,建立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实现高效人才组合,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助推审计高质量发展。(文字:吕志刚) 丰润:为审计新人上好入职“五堂课” 一是上好政治课,涵养政治理论素质。深入学习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新招录审计干部把讲政治放在审计工作的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上好业务课,走研究型审计之路。培训结合审计实务案例,重点讲解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相关业务规范和知识,全方位提高能查、能写、能说水平。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三是上好道德课,塑造良好职业精神。全面讲解职业要求、审计职业道德,对纪律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教育审计新人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求审计新人加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始终把个人言行自觉融入到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当中,培养良好职业精神和专业品质能力。 四是上好法律课,依法依规文明审计。重点学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教育审计新人树牢依法独立审计的意识,始终恪守法律边界,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监督,做到依法依规文明审计。 五是上好廉政课,筑牢廉洁从审底线。深入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规党纪,让审计新人明法纪、知党规、守底线,自觉扣好廉洁从审的“第一颗扣子”,做廉洁自律的审计人,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文字:王景生、陈寅初) 广阳:夯实审计队伍 走好“人才兴审”之路 一是着力培养“能查”审计力量。注重在审计一线锤炼干部的过硬本领,安排预算执行、财政财务收支、政府投资、经济责任和重大政策跟踪等多样化审计项目,针对财会、工程、审计、计算机等不同专业人才,从现场审计入手,科学分配审计任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因材施教,帮助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把握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积累审计经验,应对和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审计业务能力提升的各类培训,主动选派审计干部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项目,学习先进审计理念和手段,让审计干部在实践中提升查问题本领。 二是着力打造“能说”审计人才。在局机关持续开展审计讲坛,每期围绕不同主题交流分享审计经验,通过股长讲业务、组长讲方案、主审讲案例,成员讲方法,着力培养审计干部敢于发言、善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学会用简单的语言阐明鲜明的立场、表达清楚的观点,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切实提升审计干部审计业务能力,为做好审计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着力锻炼“能写”审计队伍。树立全员办信息理念,鼓励审计人员拿稳“金刚钻”、练好“瓷器活”,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用好“一支笔”,做到常规信息抓特色、经验信息抓典型、调研信息求深度。注重审计结果提炼总结和运用,坚持信息紧跟项目走,及时将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整改结果等,以审计信息、审计专报的形式提交党委政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文字:李艳梅) 任丘:开展“传帮带”活动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拜师父”。选出具有10年及以上审计工作经历,多次担任过审计项目组长或主审,审计业务能力强,审计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同志担任“师傅”,明确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不满5年的新同志为“徒弟”。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以及现场实战指导和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形式,把自己多年来练就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促使“徒弟”尽快掌握审计技能,提升业务素养。 二是手拉手共同提高。从审计项目的审前调查、沟通、交流,制定方案、现场审计、起草报告、问题整改等各环节,传授审计工作经验,让年轻干部更加熟悉审计业务、掌握审计方法,助力年轻干部打牢基础,共同提升实践能力。 三是各审计小组互帮互助。采取打破常规,各审计组、各职能科室之间,自愿组成互助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全局统筹一盘棋,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文字:刘泽宁) 兴隆:多措并举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走好政治学习之路。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采取集中组织和自学相结合,根据情况印发学习资料适时下发给每名审计干部,对在外公出的人员以电子版方式传送,为提高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走好业务练兵之路。建立好局机关“图书角”,订阅《中国审计》《审计观察》《中国财经审计法规选编》,购置有关审计业务各个方面的书籍100多册,为广大审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业余学习平台,全面培养审计干部“能写”的本领。不定期召开“审计大讲堂”活动,通过审计业务大练兵活动,分享个人学习或从事相关审计工作积累的经验做法,并由各分管领导现场点评,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供全体审计干部学习借鉴,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审计干部“能说”的本领。 三是走好审计实践之路。年初把列入2023年审计项目计划的11个经济责任离任(任中)和1个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根据各科室人员配备力量和项目难易程度,局内成立5个审计小组。鼓励年轻人和刚进入审计机关不久的人员担任项目主审,通过老将带新兵的方式不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形成人人想当主审,人人愿参与审计的良好氛围。(文字:赵云军) 临西:三举措抓好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思想武装。以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三会一课”广泛学、青年干部学习小组交流学等方式“补钙铸魂”,全面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将理论学习不断转化为推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深化学习培训。通过参加素质能力提升班,开办“审计大讲堂”,组织“人人登讲台”交流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审计项目等措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推进审计人员查找问题、文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的“提档升级”,着力提升审计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锲而不舍抓好审计队伍的廉政建设。加大对审计一线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审计现场廉政管理,严格执行廉政回访等廉政风险防控制度,持续增强审计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切实系好系牢廉洁“安全带”。(文字:李凤华) |